一臺最靠近羅沖他們的收割機,轉眼就開始工作起來。
只見里面的駕駛員開著半個窗戶,吹著清晨涼爽的風,兩手一手把著一個操縱桿,一邊調整著收割機的前進方向,一邊調整著收割機的前進速度,與此同時,駕駛室后面的鍋爐主機旁,那臺空氣壓縮機也在飛快的轉動著,為車頭的收割機頭提供著強大的動力,一扳通氣閥,車頭的各個刀組很快就轉了起來。
駕駛員也迅速調整著,將車頭‘鐵梳子’的每個梳齒都正好對準一排玉米秸稈,隨后立刻一波平推了過去。
鐵梳子卡住玉米秸稈,旋轉的平刀很快就‘摟住’了一顆玉米,隨后下面的旋刀也是飛快的一刀將其從根部斬斷,然后立刻被兩個并在一起的鉸刀卷了進去。
隨著鉸刀不斷的旋轉吞噬,原本足有一人高的玉米秸稈也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變矮,當吞到中間帶有玉米棒子的位置,上面的兩個棒子也是立刻被鐵篦子擋住,卡在了那里。
不過雖然棒子被卡住,但下面的鉸刀卻沒有停止旋轉,于是就在這一拉一扯之下,兩個玉米棒子成功和秸稈分離,長長的秸稈迅速被卷了進去,但兩個玉米棒子卻留在了鐵篦子上面,最后被振動篩帶著輸送到了后面的剝皮輥軸上。
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被綠色葉片層層包裹著的棒子們到了輥軸上,立刻就被輥軸上面的牙齒帶著旋轉了起來,旋轉的同時,那些輥軸上面的牙齒也在互相咬合著,秒秒鐘就把一根棒子外面的綠皮扒了下來,露出了里面像是牙齒一樣的整齊的金黃色玉米粒。
至此,被收割下來的玉米棒子終于從滾軸上轉著圈的滑了下來,最后被從側面的放料口拋出,準確的落入掛在車體一側的儲糧斗中。
然而這一切說起來麻煩,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的迅速,只見隨著收割機的緩慢行駛,前面的玉米田也一排接著一排的倒下,上面的玉米棒子迅速被車頭‘吃掉’,然后扒完皮后又從側面吐了出來,而那些被鉸刀卷入的秸稈,則是從車體下方再次排了出來。
前面是郁郁蔥蔥的如同森林一般的秸稈,而在收割機的后面,則是留下了一層厚厚的秸稈‘地毯’。
這些被收割機切下來的秸稈并沒有被直接粉碎,而是全都變成了彎彎曲曲的方便面狀,整齊的被平鋪在車后。
本來設計收割機的時候,就考慮過直接把秸稈粉碎的,但最后羅沖還是否決了這個方案,粉碎之后的秸稈就無法再次晾曬,漢部落也不可能立刻將其做成青貯飼料,這樣曬又不能曬,貯存又不能存,全部粉碎之后就只能慢慢爛掉,或者扔進糞坑一起漚成肥料了。
但是現在秸稈完整的留了下來,那么使用方法就多了,他們完全可以等收割完后,再把秸稈收集起來晾干,一部分當作牛羊飼料,一部分投入糞池化作肥料,再不濟還能留下當柴禾來燒,反正怎么都不會浪費。
至于為什么會彎彎曲曲,那是因為秸稈被鉸刀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