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要分拆的則是機械制造領域,目前這個機械制造也非常的麻煩,項目特別多,但卻沒有統一的管理,目前規模比較小的情況下還沒問題,可一旦規模擴大之后,管理方面的問題很快就會暴露出來,所以也要拆分。
羅沖的計劃是再成立一家名為‘北方機械’的國營公司,經營范圍主要涵蓋五個子分類。
第一是動力設備類型,也就是各種型號的蒸氣機和空氣壓縮機。
第二是氣動工具類,包括各種空氣壓縮機配用的工具;
第三個子分類是泵類設備,包括水泵、液壓泵以及液壓活塞類的設備;
第四個是機床類,包括車床,銑床,鏜床和沖床等等。
第五個是生產線定制業務,專門負責給別的企業定制研發生產線,比如說子彈生產線,貨幣生產線等等等等......
新鋼郡的煉鋼廠那就不用分了,本來就是獨立出來的煉鋼廠,不過以后新鋼郡的軋鋼廠也要和煉鋼廠合并成一個企業,這個國營企業以后專門對外出售成品鋼材以及定制鋼材。
《北方機械》《漢陽重工》《新鋼冶金》,將新鋼郡的那些工業項目合理的拆分重組,就可以將現有的資源進行優化,以后也更加方便調度和管理,還有未來的發展經營,都將變得更加合理。
不過這一切倒是不用太過著急,因為工業化這個東西,千萬不能想著一蹴而就,這是工業化的大忌,先期布局的時候也不要拆分的太零散,這一點尤為重要。
縱觀羅沖前世各國的工業化發展史,二戰后的新中國接受了蘇聯一百五十多項工業援助項目,中國就用的非常好,將這些項目放在了合適的地方集中使用,當時的領導班子并沒有想著把諾大的國家一口氣變成工業國家,而是先讓合適的地區優先完成工業改造,這才成就了后來的世界第一工業大國。
再反觀同時代的北棒,同樣接受了蘇聯的一百五十多個工業項目,然而現在呢?拋開政治不談,這個國家的工業程度還是慘的一匹,當然,這也跟它的資源匱乏有關。
如果北棒沒有代表力度的話,再看看南方的三哥家就知道了,那個地方的資源可不算少吧,二戰后也接受了一百多項蘇聯的工業援助項目,結果這個三哥家的操作就比較騷了,他們將把很多項目分散到了全國各地,根本不考慮當地的資源是否合適那些項目,就為了平均分配而分配,結果搞得全國各地的工業到處開花,但就是用不上!
這就是胡亂拆分的后果,要知道工業項目這玩意兒講的就是一個配套,適配資源,交通等等方面,最終是要讓其成為完整的產業鏈。
羅沖雖然主動把新鋼郡的各個工業項目進行拆分重組,但卻并沒有改變它們的位置,這些工廠和公司企業仍然聚集在一起,從而構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成為一個密集的工業區。
拆分它們只是為了更好的資源調度和管理,而不是讓它們搬遷到別的地方。
就比如把煉鋼廠搬遷到南張郡?那是肯定不可能的,看似是南張郡有了自己的工業,但那個地方一不靠河道,二沒有鐵路,水路和陸路交通全都用不上,三那個地方既沒有鐵礦也沒有煤礦,把煉鋼廠搬到那里,就需要從更遠的地方運輸材料過去,這就叫資源不能適配,也是工業發展中的大忌。
資源分配和工業布局絕對是相輔相成的東西,由于鐵路和火車的出現,交通不便還可以人為改造,但要是當地沒有礦產資源,那就真的什么都玩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