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沖的命令很快就被傳達到了各地,各個方面都開始了積極的建設。
先是新鋼郡的煉鋼廠這里,等羅沖走了之后,大力馬上找來建筑隊,開始在煉鋼廠建造一個新的高爐,專門用來冶煉不銹鋼。
從此以后,不銹鋼就作為新鋼郡煉鋼廠的一個長期項目存在了,畢竟按照羅沖的說法,以后會大量建設食品工業,那么需要用到的不銹鋼就多了,還有武器制造方面,甚至是民生方面,什么鍋碗瓢盆,哪樣不需要不銹鋼?
不過雖然是新建的高爐,但建造的地址還是在原來的廠房中,新的不銹鋼冶煉爐比原來的高爐大了四倍,是漢部落第一個鋼殼體的高爐,外表用鋼板鉚接,里面用角鋼龍骨支撐,然后再用耐火磚在爐子里面砌上一層。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把爐子做的更大,提供更大的容積,一次可以出產更多的鐵水。
這要是在以前,漢部落是絕對做不出這么大的爐子的,不僅是因為沒有硬性條件,比如無法加工出那么大的鋼板板件,無法鉆孔,也無法鉚接,這些都是硬性條件,說白了就是制造技術不夠,造不出來。
在軟性條件方面,當時漢部落也無法完成。
高爐只要一開始工作,正常情況下就是二十四小時都不會停爐的,這樣就要求必須有源源不斷的焦炭和礦石原料送進去才行。
以前漢部落依靠人力開采礦物的時候,哪里敢建那么大的爐子。
記得當初在漢陽城里,漢部落劍造的第一個磚砌高爐,那個爐子才多大點,就是這么小的爐子,還需要漢部落全部落的勞動力,攢上一個季度的材料,才能開爐一次,整個漢部落當時一年也就能煉四爐生鐵,鋼材就更不用想了。
但是現在不同了,以前都是使用人力,拿著鐵鍬和十字鎬去挖,而現在是人開著挖掘機和裝載機去挖。
以前運輸礦石是用十幾頭牛背著筐去馱回來,中途還要用船轉運,麻煩的一匹不說,一趟運下來可能也就不到一噸,所以才要攢上一個季度的原料,才能開爐一次。
而現在,用挖掘機和裝載機挖出礦石之后,漢部落可以用翻斗式的液壓自卸拖拉機,還可以用火車運輸礦石和焦炭。
這補給運輸能力也不是以前可以比的。
就算是焦炭需要用船運輸,可是漢部落的船也早就和當初不一樣了。
當初從八寶山開采銅礦,再拉到漢陽城去煉的時候,都是用的手劃船槳的小船,而現在,早已變成了大型的三桅沉艙型砂船。
所以軟硬對比之下,漢部落現在不論是制造技術,還是在軟件配套方面,都有著足夠的實力能夠滿足這樣一個巨大高爐的運轉。
同時,這也是給南方那些待建的煉鋼廠搞一個實驗性質的示范,如果新鋼郡的這個新高爐可以成功運轉起來,那么將來南方就可以建造同等級別的高爐,甚至是更大的高爐。
另一邊,衛山郡的郡守魯光柱也派了人,跟著羅沖派出的禁衛一起到東邊的大澤里尋找合適的湖心島,用來建造合適的苦味酸工廠,以及爆炸類武器研究所,還有爆炸類武器試驗基地。
羅沖派出的禁衛主要負責保密和安全方面的事宜,魯光柱的人則是負責交通,建設還有居住條件等方面的考慮,另外還有新鋼郡動力研究所的人和湖心島綜合研究所的人,畢竟涉及的還是科研工作,少了他們兩個研究所的人可是弄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