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漁網撈上來的魚全都堆在甲板上,大多都還在那里蹦來跳去。
水手們則是調整著漁船的航向,把網稍微清理一下就準備再次下網了。
剩下的人也沒閑著,大家都在快速的分揀著第一次的漁獲。
這艘拖網漁船的漁獲艙分為好幾個,有專門裝普通小中體型魚類的,還有專門存放大魚的,也有專門存放甲殼類的,比如海龜,螃蟹和龍蝦,最后還有專門存放軟體魚類的,就是烏賊和章魚這種。
剩下的一些珊瑚,還有硨磲,這些也會進行分揀,有的能當作裝飾品,拿回去也能賣個好價錢,實在沒什么價值的,大家就會直接扔到海里去。
漁船很快調好了頭,沿著剛才的航道又來了一遍,甲板上第一次的漁獲也早已被清理一空,該進哪個艙的進哪個艙。
隨著兩張風帆的升起,漁船很快再次加快了速度,拖著后面的漁網又在海底掃蕩了一遍。
一船的人來來回回工作了一上午,總算是把所有的漁獲艙都裝滿了,然后船老大就下令調整航向,直奔瓊州島的崖山郡駛去。
到了中午的時候,眾人圍在甲板上烤著海鮮,煨著海鮮火鍋,吃著米飯,喝著清淡的米酒,讓古計和田洪這兩個第一次看見大海的家伙都吃的不亦樂乎,他們兩人都還是第一次體驗這種海上漁民的瀟灑生活。
隨隨便便就能撈到數不盡的肉食,而且海鮮樣樣都是美味,雖然捕魚和清理魚獲的時候同樣也很辛苦,可是對于這樣的收獲來說,那點辛苦就不算什么了。
古計拿著一只去掉頭的龍蝦,蘸著紅彤彤的辣椒油吃的汁水四溢,一邊吃一邊對船老大問道。
“船老大,你這船是自己的嗎?還是給部落干的?”
船老大聞言喝了口米酒說道,“我以前是漢部落瀏陽郡的人,那時候就在給部落的船隊當水手,后來部落拓展南方的領地,需要很多的水手遷到南方來,我就帶著一家子搬到拓海郡這邊了,現在的戶籍也是拓海郡的。
“當時剛過來的時候也是給部落跑船,搞運輸,不過搬過來之后,我就憑著好身手還有兩年的航行經驗當上了二副,那時候我工作的地方是一艘三桅的大船。
“后來也不知道怎么的,部落就突然推行了漁船貸款,說是可以讓百姓貸款買船,船就變成私有的了。
“我當時就是在給部落跑衛山郡到跨海大橋的這條長途航線,運輸都是水泥鋼筋什么東西,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跟那邊管事的也比較熟,他們說他們工地需要大量的肉食,要是能穩定的給他們送魚過去,肯定賺錢,所以我這才動了心思,想要辭職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