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三人一起參觀完了皇宮的建筑群,又從正門的地方出來。
皇宮的正門是正南門,參照大明宮的樣式和布局,唐朝大明宮的正南門被叫做丹鳳門,不過按照古代四象學說,這是不對的。
古時的四象學說中,將不同的四個方向,四個季節,對應四頭神獸,分別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因此按照四象學說,正南門應該叫做朱雀門才對。
只不過唐朝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個老皇宮,叫太極宮,而太極宮的正南門就叫朱雀門,正對朱雀門的大街叫朱雀大街,但大明宮是后來新建的,朱雀門的名字已經被老皇宮占了,這才改名叫丹鳳門。
不過漢部落就沒這個顧及了,這是漢部落,不,應該是漢帝國唯一的皇宮,因此它的正南門,理所應當的就該叫朱雀門。
漢部落的朱雀門氣勢雄偉,呈門樓造型,東西長,也就是正面的寬度達86米,下面共有五個同樣大小的門洞,每個門洞寬八米,可容四架雙馬駕轅的馬車,或是兩臺拖拉機并排行駛。
門樓南北寬,也就是門洞的厚度,達34米,從城門正面進去,看起來就像是進了一條隧道......
每個門洞高二十米,寬八米,長34米,這還只是門洞,如果不算城樓的上層建筑,光是下面的部分,就有37米高,相當于十層樓的高度。
這還只是城門的基座,上面還有一棟兩層高的朱雀樓,整個朱雀樓正面就有十三根巨大的立柱,面開十二間,進深四間,其規模甚至都不輸于含元殿。
連下面的城門基座,再加上上面的朱雀樓,如果連屋脊的高度都算上,這個城樓就得有將近八十米高,這要是放到現代,那就是妥妥的二十多層的小高層了。
不過現在的高層住宅可沒那么大的占地面積,現代的高層都瘦高瘦高的,而這個城樓卻顯得十分粗壯。
為了建造這個高大的城樓,按照羅沖的要求,采用的也是鋼筋混凝土的龍骨,然后用夯土填充,外面再包上砌城墻專用的大塊青磚。
這樣巨大的建筑,目前也只有伏波衛海軍的那艘八十米長的旗艦可以相比了。
好在漢部落的工匠們有足夠的經驗,要不然還真不一定能建的起來。
現如今的這座城樓,也像是皇宮里面的大殿一樣,只完成了主體結構,城樓只有空空蕩蕩的五個門洞子,上面實木鑲銅釘的朱漆大門還沒安裝,朱雀樓也是連門窗都沒有,不過頂上倒是蓋了瓦,最起碼不會漏雨......
而且這座朱雀門十分孤單,因為現在只有一座城門樓子,兩邊連城墻都沒有,但都留出了接口,隨時都可以向兩邊延伸出去。
只不過現在皇宮里面的工程還沒竣工,為了進出材料方便,并沒有把城墻圍死,現在運輸建材的車輛,還都是從城門兩邊繞著走的。
朱雀門的正南方,是一條筆直的南北大道,叫做朱雀大街,仿造唐朝的形制,因此單這一條街就有150米寬,如果按照現代每個車道3.75米的算法,就算再加上綠化帶,隔離帶,應急車道之類的東西,也能劃出三十條車道出來......
這朱雀街,簡直就是一條超長的廣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