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命三年五月,正是夏季最炎熱的時候,漢陽八郡第一批遷往都城的移民也到了。
這第一批移民都是三個研究所的人,現在三個研究所全都搬到南方來工作,綜合研究所放到了皇宮的西面,動力研究所和生物研究所也都在那邊,不過動力研究所的人現在全都在拓海郡的制造工業園區里工作,負責規劃建設那里的工業設施。
這批人剛來的時候,羅沖就把林飛叫來安排了一番,他也沒說什么別的,就說了一句,將來漢部落的高速列車,重載列車,高鐵,還有蒸汽動力的鐵甲船,都會在那里生產制造。
你們自己看著需要什么,需要什么就弄什么,我這里全力支持。
林飛和一眾動力研究所的研究員們當時就激動壞了,重載列車,高速鐵路,蒸汽鐵甲船,這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東西,竟然全都放在這里生產
那還有什么可猶豫的,反正首領都說了全力支持,要什么給什么,那還不把自己需要的東西全都先搞起來
當然,三個研究所帶來的還有大量的家屬,這些人也在都城里面安置了下來,學生先在都城上學,老師在都城教書,至于其他的那些家屬,因為先在都城外面的土地太遠,所以無法耕種,只能暫時安排他們跟著一起建設都城,能干什么干什么,這樣也能加快一些都城的建設速度。
等到大命三年初秋八月份的時候,都城的第二批移民也來了,這些都是從瓊州島過來的,因為之前從有喬氏那里遷了四千人去瓊州島,又放了上萬的戰俘回家,導致瓊州島的人口激增,于是羅沖正好從瓊州調來了五千人,補充到都城。
不過這些人暫時沒有被分配到城里,而是在城外的郊區種地。
到了大命三年冬季的時候,啟安郡的重工業基地終于點著了第一把火。
煤礦開始正是開采了,煉焦廠也開始出焦炭了,煉鋼廠那里也開始不停的冶煉鋼鐵了,旁邊的軋鋼廠也在源源不斷的向南方輸送著大量的鋼材。
從這一天開始,南方各地的建設項目,所需要的鋼筋,就再也不用從北方運輸了。
一直到了這年的冬末,正旦節前,啟泰線的鐵路也終于全線貫通了,其實就這樣的窄距鐵路,連地基都不用怎么打的破鐵路,要不是為了開鑿山洞,架設橋梁,這短短的四百多公里,早就該修好了,就是因為架橋鑿隧道,才一直耽誤到了現在。
這條鐵路通車之后,北方立刻又送來了大量的采礦設備,被沿著鐵路送到了泰鋼郡,開始在這里正式開采錳鐵礦,然后再沿著鐵路拉回去,送到啟安郡冶煉成可以軋制重載鋼軌的猛鉬合金鋼,然后再用軋鋼廠的設備軋制出每米重達80斤的重載鋼軌。
直到此刻,漢部落終于有了鋪設重載鐵路的能力。
有了重載鋼軌后,已經完成任務的兩支筑路隊又馬不停蹄的被調往了都城,筑路隊原有1600人,后來加入了豹韜衛退役的2500人,后來又加入了四千個架橋的工人,現在整個筑路隊的規模已經達到了八千多人。
有了這八千多人的筑路隊,羅沖立刻給他們安排了新的任務,修一條新的海都線重載鐵路。
海都線,就是從拓海郡到都城的鐵路,因為拓都線比較拗口,所以取中間字,叫海都線,從沿海,入海口到都城的鐵路線,這樣理解也沒問題
海都線鐵路就在原來的窄距鐵路線旁邊,這樣方便用原來的老鐵路線運輸各種鐵路的建材直接送到施工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