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古稱云夢、九江和重湖。
此地因湖中洞庭山而得名。八百里浩瀚煙波,名勝繁多,文人騷客途經此地,無不臨湖登樓,賦詩吟詠,留下許多不朽名篇。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那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時已是95年12月的最后一天了。
八百里洞庭湖水的盛漲,雖然沒有八月的熱烈澎湃,但張云起抵達這里時,在紛飛的大雪中,看見的雄壯景象未必就比千年前的唐代大詩人孟浩然所描繪的差,汪洋浩闊,蒼茫無際,水天含混,融為一體,滋潤著廣遼的瀟湘大地。
他是上午九點到的。
第一站就是洞庭錢糧湖垸。
隊伍格外龐大,除了省里面和地方上的領導,還有湘南水利服務中心,農業銀行湘南分行以及工大、湘南農大等多位領導專家。
胡憲峋背著手走在前頭,一大堆專家學者圍著他打轉轉。
張云起跟在后頭,除了劉民生和農分行行長王明輝,在場應該沒有認識他的,要不是胡憲峋偶爾會和他聊上兩句,大概率把他這么一號小年輕歸類為保衛人員了。
說起來,張云起記得上次來洞庭湖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這時的洞庭還有些許原汁原味的意境,千里煙波浩渺,在大雪當中蒼茫無際,時有大浪涌起,仿佛在云海間翻騰,只是相較于眼前的詩情畫意,張云起心里想的是這幅景象背后意味著什么,胡憲峋在95年的最后一天來這里調研的深刻意味是什么。
張云起來之前是特地了解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