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在飛機上,由負責思政而不是‘戰斗’的龔建,安排了每個人的‘戰斗’定位。
何晨光第一狙擊手,觀察手王艷兵。
李二牛第二狙擊手,觀察手徐天龍。
楊妙君和宋凱飛組成火力組。
陳善明和龔建作為指揮組的同時兼任突擊組,分別擔任主攻手和副攻手。
這樣的安排,讓楊妙君皺起了眉頭。
但是看著王艷兵和李二牛提出質疑的時候,龔建一副強硬的姿態,楊妙君卻沒有多說什么。
不管個人想法如何,軍中以命令為尊,有不同的意見,可以提,但是在戰斗的時候,卻只有服從命令和退出。
因為訓練中可以有不同的聲音,可以有思路碰撞,但是戰斗的時候,卻只能有一個聲音,那就是帶隊指揮組的命令!
在楊妙君看來,最適合紅細胞小組的,是何晨光作為第一狙擊手、王艷兵作為第二狙擊手,李二牛真的不適合做狙擊手,倒是適合做突擊手或者觀察手。
徐天龍做觀察手倒是沒什么問題,但是他卻更適合做以沖鋒槍和輕機槍為主武器的火力突擊手,兼職通訊兵,畢竟他是電子信息戰中心出來的,這方面整個紅細胞沒人能和他比。
宋凱飛適合作為常規火力支援手,兼任全能駕駛員,畢竟他本身就是特級飛行員出身,開車也比其他人都溜,這方面的差距,不是其他人學一下飛機怎么開就可以彌補的。
至于楊妙君……他早晚都是要離開的,而且這一天注定不會遠,特別是這一次親身經歷了紅細胞的各種糟糕之后,曾經偶爾升起過的‘不如就此留在軍隊和戰友一起’這種念頭,是徹底被打消了。
所以并不能算是固定隊員,他覺得他需要潛移默化的讓其他人自己適應一下,然后在離開之前,讓陳善明和龔建更熟悉這樣的戰斗定位分配。
就算不是按照他的這種設想分配戰斗定位,但肯定也不是現在這樣的糟糕戰斗定位——這特么簡直就是在拿所有人的命開玩笑!
本身就人員就不足一個完整特戰小隊的紅細胞,就算是人員精簡的所謂精英特別行動小組,但是本身就人數不夠,還居然設置兩個狙擊小組?
然后整支小隊,就只有一個火力組和一個指揮兼突擊組。
其他的什么爆破手、醫療兵、通訊電子兵,還有火力手細分的火力支援手、火力突擊手一個都沒有不說,攻堅組、救援組也沒有,簡直就是在搞笑。
還有無論是范天雷、陳善明還是龔建,平時訓話的時候一個個拽的二五八萬,各種理論、經驗全都豐富,但是面對何晨光這個狙擊手,居然使用88狙這種不能說已經淘汰,但是也已經明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武器,卻全部都瞎了一樣視而不見,簡直就是在胡鬧!
這樣糟糕的紅細胞,楊妙君真的是漲了見識了。
在金海地區的某鎮所中,得到了更詳細的情報后,紅細胞小組乘坐充氣橡皮筏子,無聲的順著一條河流進入金海地區深處,然后在叢林之中悄無聲息的靠近二十公里外的目標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