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對方過于卑鄙。”
楊妙君繼續開口道:“所以我派人去攔下了瓦崗的人。”
聽到楊妙君的話,裴元慶的憤怒稍減,心中的驚懼和擔憂也減少了幾分。
像他這種將門之子,若非特殊情況,是真的不想當那叛臣逆賊。
更別說此時大隋雖然有幾分亂象,但是大體上還是穩操勝券,如今不過大業四年夏,三征高句麗還要四年后才開始,此時的大隋依舊可以成一句雄兵百萬戰將千員,怎么看,除了北平羅藝那邊嚴重點外,其他的什么瓦崗、南陽、鳳鳴關等等這些反王都是疥癬之疾。
所以,聽到楊妙君派人攔下了自己的姐姐和母親,裴元慶真的是松了一口氣。
結果裴元慶在這邊松一口氣的時候,楊妙君卻一邊說著話,一邊從得勝鉤上摘下了歷經三年,打廢了十一把,這第十二把才終于打造成功的斧頭:“不過后來我想了想,這主意雖然損了點,但也算是一個好計謀。”
“所以你的姐姐和老母不出意外,現在應該已經落在了我的手里。”
剛剛松了一口氣的裴元慶再度瞪大了眼睛,有幾分不敢置信的怒視向楊妙君。
你特么這個操作就有點騷了啊!
“所以你現在有三個選擇。”
楊妙君一手倒提著因為打造了十二次才打造成功,而以十二元辰中的元辰二字為名起名元辰斧的大斧頭,一手對著裴元慶伸出了三根手指:“第一條,打敗并且生擒我,用我交換你的姐姐和母親。”
雖然有舞空術在身,別說被殺,就算是被擒拿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萬一呢?
并且,裴元慶可不知道楊妙君會飛,他只知道,常規來說,打敗敵人最容易,殺死更難,但是最難的就是生擒,而此時楊妙君提出最難的一種情況作為條件來交換自己的姐姐和母親,到正是他最想的,也是最合理的。
“第二條,你打敗我,但是卻沒能擒拿住我,那么你就帶著這十萬兵馬投靠于我,為我麾下大將,以此來交換你的姐姐和母親回到你身邊恢復自由身。”
裴元慶聞言不禁沒有松一口氣,反而眉頭緊皺了起來:“第三條呢?”
兩條選擇都是對他最有利,至少對你他的姐姐和母親的安危來說最有力的。
那么這最后一條……
“第三條,你被我打死,你的姐姐和母親……”
楊妙君故意只說了半句,沒有把自己的真正打算說出來。
這樣,才能徹底激怒裴元慶,讓他不會投鼠忌器而束手束腳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