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切不可被逆賊蒙騙啊!”
看到尚師徒在楊妙君那句‘你要不要’的話落下后,就驟然氣喘如牛,紅著眼睛就要沖下去把楊妙君大卸八塊的樣子,邊上的副將趕緊開口警示勸阻了起來:“將軍切莫上了逆賊的詭計!”
“逆賊此時就等將軍出城而大開城門的時候,就要以重騎開路直接殺進關內啊!”
順著這員副將手指的方向看去,尚師徒立刻就從憤怒和利益的雙重刺激下,恢復了幾分神志。
他這才發現,他剛剛被楊妙君刺激的,何止是沒有看到鹿皮囊里露出三分之一的水火虬龍棒,海米看到就在楊妙君和八大金剛身后最中間最前方,已經蓄勢待發了的五千具裝重騎!
只要他敢出城,城門一打開,這五千具裝重騎就敢沖進來直接打破虎牢關!
“這狡詐的反賊!”
尚師徒赤紅著眼睛罵了一聲,隨后就喝令邊上的士卒操控城墻上為數不多的床弩,對準楊妙君給這王8蛋來一‘槍’。
而尚師徒和他副將所所謂的具裝重騎,其實就是后世所說的人馬盡皆披甲的鐵浮屠一類的重騎兵。
楊妙君身后,有足足五千名騎乘清一色玄黑夏爾馬的重騎兵。
不僅人人身披88斤重的加厚黑色復原型背嵬軍將校鐵浮屠扎甲,戰馬也披有全副保護覆蓋的扎甲,重量達到驚人的150斤,配合夏爾馬高大的身軀,完全就是隋唐世界的中型主戰坦克!
并且每名騎兵的腰間,都懸掛兩柄長安十二時辰崔器同款倭瓜錘,作為步戰武器的同時兼具脫手投擲武器,配備一對1.2米長短,能刺能啄能鉤,握柄部如同虎頭鉤、護手鉤一般樣式的短柄戈戟,作為馬上沖殺使用的兵器。
當初羅松起兵稱帝之后,楊妙君在姜家已經有的那一萬三千多匹戰馬基礎上,又召喚出來一些可以直接上戰場的雄性夏爾馬和三河馬,各自湊足七千五百匹,也就是總數一萬五千匹上好戰馬,再加上一萬五千套的盔甲、武器,分別組建了一支五千匹夏爾馬組成的純粹重騎、一支純粹三河馬組成的輕騎、一支三河馬與夏爾馬各半的混合騎。
混合騎稱為虎豹騎,豹騎穿隋軍制式皮甲皮甲,手持銀剪戟和配備120支箭的諸葛連弩,負責側翼襲殺、追擊。
虎騎和楊妙君的重騎一樣,負責正面破陣、沖殺!
只不過作為和楊妙君的重騎兵有所區別,虎騎的盔甲是近似亮銀的鋼本色,手持武器也給換成了青龍戟和十二只標槍投矛,而不是原本在動管局世界的時候,打造這些鐵浮屠盔甲時配套的雙板斧。
楊妙君在動管局世界打造的盔甲都是有配套武器的,灰色配雙錘、白色配雙斧,馬上統一用雙短戈戟,這才是打造鐵浮屠盔甲似的成套武器配置。
至于青龍戟,那是晚唐風格的復原型將軍魚鱗甲制造時給配套的武器,豹騎的銀剪戟原本則是宋朝風格鳳翅盔將軍山文甲的配套武器,和青龍戟一起拿出來一部分借用給虎豹騎的。
因為輕重兩種騎兵互相配合,是對戰術要求最高的,所以交給了裴元慶,由裴元慶的父親裴仁基這員精通兵法戰陣的經年老將指揮。
輕騎兵以姜家先祖姜維的封號‘平襄侯’為名,稱為平襄騎,作為楊國皇帝羅松的親衛御林軍,麾下最強的直屬精銳兵馬,楊妙君特意給他們配了紅色的飛魚服以及金色的直身魚鱗甲。
直身魚鱗甲,就是一種像加長到小腿中部的無袖馬甲,或者正面中間分開的過膝大旗袍一般的明朝盔甲,配環臂鎧和飛碟盔,多出現于搭配飛魚服的將軍或者依仗兵壁畫中。
而這些人,楊妙君給他們配備的武器,則是大體像步槍一樣配有望遠鏡和滑輪組的現代復合弩,以此作為和虎豹騎中豹騎的武器做為區分。
也就是說,這支輕騎兵,在這個時代,憑借復合弩上的四倍鏡,各個都算是神箭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