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楊恒早早的起來,然后在二丫的服侍下,穿好了順德皇帝賜的那副道袍,然后帶著自己的徒弟守明一起乘著車,直奔午朝門。
要說楊恒去參加大朝,守明去干什么?原來守明作為皇帝的孫子身上也是有品級的,一般情況下像他這種人,如果不去參加早朝,也沒有人說什么,不過這一次楊恒是第一次參加這么大規模的儀式,所以害怕出了差錯讓人笑話,因此這才帶上自己的大徒弟,讓他在旁邊指點自己。
楊恒他們的車輛很快就來到了午門外,而在這里已經是車輛眾多,馬匹成群。
看來楊恒他們還是來晚了,不過幸虧沒有誤了時間。
只見到現在文武百官已經在外面排起了整齊的隊伍,而隊伍的正前方是兩個監察御史,正在約束著文武百官的隊形。
楊恒見此情景,趕緊的下車向前走了幾步,然后停下來,向旁邊的守明問道:“為師我該站在哪兒?”
“師傅,我皇爺爺封你為中大夫,雖然只是個虛銜,但也是三品,您的位置還是靠前的來,我帶您去。”
說話間守明就將楊恒帶到了文官靠前的一個位置,然后把他安置在這里。
然后他自己也一溜煙不見了蹤影,看來也去排隊了。
接著那兩個監察御史就拿出了一個名簿,開始點名了。
這邊剛剛點完名,那一個內門便被打開了,接下來,兩名監察御史便帶著文武百官進入了內門。
不過在兩旁的夾道上還有許多校尉,手持兵刃拿著卷軸,繼續的盯著過往的官員,每一個官員過去就在卷軸之上點個點兒。
這么一路行來,到了大殿前,這時候又有校尉過來再一次點名,然后一個一個搜了這些文武百官的身。
然后,文官在前,武官在后,依次進宣政門,這才來到站班的地方。
楊恒站在隊伍里好奇的四周打量了一下,發現在這隊伍中還真有幾個和他一樣穿著道袍或者是僧袍的人,看來順德皇帝喜佛道的傳言,果然是不假。
可是楊恒卻沒有在隊伍的前邊,發現那位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普渡慈航大國師,難道這位大國師不參加早朝嗎?
就在楊恒胡思亂想的時候,從大殿的后門,進來了一個中年太監,他向大殿里看了一下,然后又縮回了頭,匆匆的跑不見了。
很快在后殿就又傳來了腳步聲,接著楊恒就看到順德皇帝從西序門出來,但被御扇遮住,登上御座坐好后,扇子分開,左右各留三個扇子在順德皇帝后面。直到此時,大臣們才能看到皇帝的面目。
到了此時,站在皇帝旁邊的一個老太監,向前一步拿著拂塵,對著下邊的文武百官喊道:“有本早奏,無本卷簾退朝。”
下邊的文武百官這時候都沉默不語,看來是今天沒有什么事情,而楊恒站在隊伍當中也是低著頭,就等著混過這一關,好回去早早的吃早飯。
可是就在大家以為馬上就要退朝的時候,突然間有一個小太監連滾帶爬的沖進了大殿,之后跪倒在大殿正中央,急促的喊道:“國師普度慈航,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