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重回1986年的今天,帶著上輩子的記憶,再次站在**國旗前,他的內心充滿了無比的驕傲。
這個世界上,沒人比他知道,未來的祖國的強國夢,到底有多么的輝煌而又燦爛!
眼看著擎旗手馬上要升國旗了,李燕歌左右看了看,發現居然沒樂隊,這才想起配樂隊奏國歌還得等到90年代,他當即拍了拍方援朝的胳膊道:“援朝,你嗩吶還能用不?”
“能用啊,就是癟了一塊而已。”方援朝不明就里的點點頭。
“那就拿出來吹個國歌。”
“吹國歌?”
方援朝一愣,隨即看周圍大家都只是在默默的等待升旗,也是瞬間明白了李燕歌的意思,立馬打開手上的木盒,拿出一把嗩吶。
旁邊幾個來看升國旗的人,有點奇怪方援朝的動作。
這人拿出個嗩吶是想干嘛?
“起!敬禮!”
擎旗手看了看手表時間,在最后一秒鐘時,抓住鮮艷紅旗的雙手猛地一揮,伴隨著微風,電動旗桿自動升起。
方援朝一看,立馬吹起了嗩吶。
一首耳熟能詳,全國無人不會唱的義勇軍進行曲響徹廣場。
盡管用嗩吶吹奏出來有點怪異,引得周圍乃至馬路上的行人紛紛側目,可在李燕歌的帶頭下,大家自發的歌唱起國歌;“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隨著大家的歌聲越來越大,不少路過廣場準備去上班的市民,也是停下了匆匆腳步,站在馬路邊,或者廣場上,跟著眾人歌唱起來。
兩名護旗手有點詫愕,以前倒也不是沒人在升旗的時候唱國歌,可今天怎么圍聚的人這么多?
不由看向那還在昂頭挺胸,拿著嗩吶吹義勇軍進行曲的方援朝。
難道是因為他?
兩人也沒多想,看到越來越多人停下腳步唱國歌,他倆保持警惕的同時,作為**國旗班的一員,在這種情況下,也是自豪的抬頭挺胸接受人民的檢閱。
很快,升旗儀式結束,圍聚的人群也逐漸疏散開來。
“那個樂器挺有意思的,你知道是什么樂器?”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指了指方援朝手上的嗩吶。
寧瀛一怔,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那個樂器的名字叫嗩吶,是我們中國的民族樂器。”
她當然認識這樂器是什么了,只是頭一次聽到有人用嗩吶吹國歌,感覺怪異又新奇。
“民族樂器?那你覺得我們電影的配樂能不能用上這個樂器?”
“這個應該是可以的吧,我覺得得問問嚴教授,他對古代王朝皇帝登基這一塊有所研究。”
對于配樂方面,寧瀛也不太懂,但是她知道貝托魯奇的想法,就是還原真實的清末民國時期那段歷史,所以在即將開拍的也是電影劇情當中耗資最大,人員最多的皇帝登基儀式上,不可能大量采用西方樂器,必然得用到中國傳統樂器。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側目道:“約翰聽到了嗎?把這件事記下來,到時候我們問問那位嚴教授。”
“好的導演。”約翰點頭拿出記事本記了下來。
為了能夠籌拍這部電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花了幾年的時間去研究滿清最后一個皇帝的自傳書,本以為什么都懂的他,來到中國準備開拍的時候,才真切的知道,書上寫的跟現實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本來八月初就要開拍,硬是為了一個皇帝登基的典禮,折騰了大半個月的功夫,要不是意大利和英國投資方那邊催的緊,貝托魯奇不得不提前拍一點別的劇情,恐怕到現在整部電影連一段片花都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