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
時代唱片公司北京辦事處。
“好的好的,要五十張是吧?前門大街的金典唱片店,行,今天上午就給你送過去。”
李燕歌放下話筒,朝著程芍君道:“寫下來,前門大街,金典唱片店,五十張。”
“記下來了。”
“叮鈴鈴……”
前腳剛掛落電話,后腳又有電話來了。
李燕歌再次接聽起來,還是要《曾經的你》這張唱片的。
“大柵欄是吧?好,三十張,上午就給你送去。”
李燕歌一邊說一邊瞥了眼正在寫字的程芍君。
等他把話筒再次放下來,立馬又有電話打來進來。
這回李燕歌沒接了,他看向在那邊正滿臉興奮的鐘婷婷,說道:“鐘婷婷,你過來接電話,把地址跟專輯數量記清楚了。”
“好的李經理。”鐘婷婷立馬高興的跑來接電話,方才兩家要唱片的都是她當初去談的店,沒想到今天居然打電話來要加貨了。
“怎么一下子來了這么要加貨的電話?”
空下手來的程芍君,滿臉好奇的看向李燕歌。從上午他們過來到現在,已經有七八家唱片店要補貨了,差不多得有五百多張了。
要知道專輯鋪貨到現在,除了薛克他們去歌舞廳賣的外,鋪貨出去的五千張在今天之前,幾乎沒有一家店打來要求補貨的電話。
一家店平均放了一百張,一個多星期的時間都沒有賣出去,可想而知銷量得有多差了。
但誰知道今天一下子就有這么多家店要求補貨。
李燕歌笑了笑道:“昨天晚上你不是聽了電臺播放這首歌了么?”
“就因為電臺播放了這首歌就能賣的這么好?”程芍君眉頭緊鎖,反問了一句:“那你當初在曰本發行唱片的時候,還上過曰本的電視節目呢,怎么沒看你專輯賣的好?”
李經理在曰本發行過唱片?邊上正在聽電話的鐘婷婷,錯愕的回頭看了眼李燕歌。
“那不一樣。”
李燕歌搖了搖頭。別看他上了電視節目做宣傳,但李燕歌畢竟是外國人,加上又是純音樂,無法像流行歌曲或者搖滾歌曲那樣更能直接打動歌迷,所以銷量慘淡很正常。
加上如今內地的娛樂方式很少,除了看電視外,也就只能收聽廣播,更別提電視機的普及率本就不高,別說農村了,城里面都不敢保證家家戶戶都有一臺。
按照去年新華日報刊登的一篇有關家電的文章,北京市區家庭有電視機的普及率,大概是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相當于還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家里沒電視機。
這還是沒經過詳細調查的,要是真算下來,還未必有那么多家庭有電視機,最起碼李燕歌住的雨兒胡同,貌似也就幾家有電視機,最近一到傍晚就有一群人跑到鄰居家看電視。
北京作為首都尚且如此,其他的地區和城市可想而知了。
所以在如今還未真正掀起下海浪潮前,國企大鍋飯還算健在的時代,收音機才是更多家庭擁有的獲得娛樂方式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