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作者很驚訝,他知道父親患有嚴重的失眠癥,所以看到父親睡覺后,作者拿來毯子給父親蓋上,準備幫他摘下耳機的時候,發現父親的眉毛動了動,作者又把耳機給放了回去。
等到第二天,作者拿著隨身聽和磁帶回學校的路上,戴著耳機聽歌的時候,陡然的明白了為何父親會早早地休息,純粹是因為這首歌能給人帶來一種精神上的撫慰。
繼而令作者聯想到每日拼命在廠里工作的父親,因為母親早逝,單親家庭迫使父親不得不每日拼命奔波工廠與家庭之間,沉重的壓力,使得父親疲憊的身體,常常夜不能寐。
這篇文章大約有八百字,前六百字全都是家長里短,幾乎是大部分家庭都會出現的情況,而后半段作者的聯想,才是這篇文章精髓所在。
很多人看后感動于文章中的父親為了兒子,每日奔波夜不能寐,讓一些人聯想到了家中忙碌于工作的父母,所以在看完這篇文章后,有不少人選擇跑去唱片店,準備給父母買一張作者口中能讓人好好睡覺的“專輯”!
說實在的,要不是梁樂淑統管公司全局,加上李燕歌此時人還在美國,不然她真的會以為這篇作文,就是當初李燕歌提出宣傳“女子十二樂坊”時的軟廣告。
一篇講述父親的文章,到頭來竟然帶動了專輯的銷量,這不就是潛移默化的影響顧客的消費觀念嗎?
最讓梁樂淑想不到的是,隨著國內多家報紙轉載了這篇文章后,接下來將會有更大的一波購買潮將會襲來!
……
……
此時,美國洛杉磯。
馬友友的工作室內,李燕歌正在指揮樂團的眾人,加緊排練《河西走廊之夢》這首樂曲。
眾人演奏完以后,李燕歌看了看腕表道:“好了,大家先休息十分鐘。”
嘩啦一聲,樂團成員如釋重負的松了口氣,各自離開了座位,準備到排練室外面休息一下。
等人走完后,馬友友走過去,皺眉問道:“燕歌,我看他們演奏的不錯,還要再練嗎?”
“不行,還是達不到我的標準!”
李燕歌搖了搖頭,一臉失望的說道:“他們排練的雖然不錯,但沒有接觸過中國文化,很難突出河西走廊綿長厚重的歷史感!”
說到這,李燕歌看向馬友友道:“友友,你知道的,這是我第一次在美國舉辦音樂會,不管是對我個人還是對國家,我必須都得竭盡全力才行。”
“你說的很對,必須得做到最完美才行,那你的想法是?”
馬友友很認同李燕歌的話,別看這是寶麗金為李燕歌專門在美國舉辦一場小型的個人音樂會,但李燕歌答應了,那就必須得全力以赴才行。
美國音樂界是很殘酷的,要是這次的演出不夠成功的話,那么以后李燕歌就能難在美國有什么成就了,而且這會對李燕歌“奧斯卡最佳作曲獎”獲獎者的名頭也會大打折扣。
“我準備先回國一趟,在國內拉點人來,反正時間還早不是嗎?”李燕歌笑了笑,距離寶麗金那邊籌備完,還有幾個月,得等到九月份的時候,寶麗金才會給他安排音樂會,所以時間上還算充裕。
只要李燕歌回國后能盡快的拉起一支樂隊,排練好他創作的幾首樂曲,想來是絕對能趕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