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三大電影節的獎項很奇怪,或者說不太了解的人,得知它們的獎項后,都會覺得很奇怪。
無論是奧斯卡,還是國內的金雞百花之類的獎項,它都分為各種獎項,像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作曲等等,所頒布的獎項都是跟所有的臺前幕后的電影人有關。
而戛納電影節卻不同,它分為兩個單元,一個是主競賽單元獎項,一個是其他單元獎項。
主單元的獎有最佳影片金棕櫚獎,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男女演員,還有鼓勵性質的評委會特別獎。
其他單元的獎項就比較多了,不過也都跟電影息息相關,基本上大部分的獎項都有,但唯獨在電影配樂上,戛納并沒有一個特別標明的獎項,只歸納到了技術大獎。
這個所謂的技術大獎,可以用垃圾桶來形容,不管是音樂也好,還是電影特效,乃至于拍攝技巧,都能往里面裝。
“技術大獎”從英文的角度去看,還可以翻譯成“鼓勵”,所以這個“獎”就是個垃圾桶,但凡跟電影沾邊的,它都可以用得到。
李燕歌起初對戛納的獎項制度還不太了解,但當自己還有坂本龍一、大衛拜恩,共同提名這個所謂的“技術大獎”時,所帶來的疑問,在經過專業了解后的寧瀛解釋下,才知道原來這個獎,就是“鼓勵獎”!
在一陣熱鬧激烈的掌聲之中,貝托魯奇導演與制片人杰瑞米·托馬斯從臺上領走了“評委會特別大獎”后,也宣布主單元的獎項頒發正式告一段落。
接下來將頒發的是其他單元的獎項。
隨著主持人一上來,介紹了一下此次其他單元,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電影人后,兩名李燕歌不認識的歐洲演員登上舞臺,他們上臺后很是隨意的聊了幾句最近關于自己在戛納游玩時的趣事,便掏出早先備好的信封,其中一人拆開信封掃了一眼,湊到話筒前說道:“接下來是評委會特別頒發的獎項,教育貢獻獎!讓我們掌聲恭喜來自中國的《孩子王》與它的導演陳!”
好吧!
這又是戛納一大特色,經常臨時添加某個獎項給某部電影。
就好像這個“教育貢獻獎”,在常規的戛納獎項當中是沒有的,不過有時候它會突然性的冒出來,嚇所有人一跳。
陳愷歌聽不懂英文,但隨著身邊帶來的翻譯說他們獲獎后,激動地從凳子上站了起來,與身邊的王天明還有主演謝園狠狠地擁抱了一番。
這才在臺下掌聲雷動中,邁著激動地步伐,大步往舞臺上走去,高興的接過獎杯,滿懷激動而又興奮的心情,看向臺下數十桌的劇組成員,深吸一口氣,一臉真摯的說道:“很感謝評委會能將這個教育貢獻獎頒發給我們……”
很快,陳愷歌發言結束便走下了舞臺,看著他走過來的身影,李燕歌起身攔住,笑道:“恭喜你陳導。”
“謝謝!”
陳愷歌一看是李燕歌,熱情的擁抱了一番,激動道:“燕歌,我獲獎了!戛納的獎!”
“嗯,你獲獎了,恭喜你陳導!”
看對方激動的樣子,李燕歌理解他此刻的心情,拍了拍肩膀道:“好了陳導,這里老外那么多,控制住情緒,等晚上結束了,我在酒店擺一桌,慶祝你獲獎!”
“不用不用,晚上我來,我來請!”說完,陳愷歌一手攥緊拳頭,一手握住獎杯,如衣錦還鄉般的走回了自己所在的桌邊,與同行來的劇組成員熱情地交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