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然是歡迎了,不過這可能只是韋唯的氣話,具體怎么樣我也不清楚。”李燕歌搖了搖頭,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反而是問道:“對了,我聽韋唯說,公司最近正在招收女歌手,這是怎么一回事?”
“哦,倒也不是只簽女歌手,我最近在報紙上打了個廣告,想簽一些新人,看看能不能發掘出一些好苗子。”梁樂淑自從發現了楊玉瑩這個苗子后,就立馬把目光放在了各大文工團還有歌舞團之中,但這些人都是吃鐵飯碗的,跑跑副業還行,真要想離開編制,那基本上沒那個可能。
所以最后梁樂淑沒辦法,只好采取廣撒網的方式,看看能不能招一點歌手進來,順便再嘗試招來一些有才華的作詞作曲的作者。
“還沒有找到幾個合適的?”
“倒是有幾個過來,我讓張謙面試了幾個,音色都很一般大眾化,而且也不是音樂專業,就是業余喜歡在家唱歌的,這種哪行啊。”
“沒必要那么嚴苛,歌手未必得唱歌好,找一些外形上不錯的,唱歌一般般也沒關系。”
“這我知道,但長的好看的都在文工團或者歌舞團,怎么舍得放下大好的工作崗位跑來簽約當歌手。”
話音剛落,梁樂淑露出無奈的表情,現在會才藝的基本上全都在各個文工團或者歌舞團之類的國企單位,不是想招就能招的。
李燕歌眉頭一蹙道:“不對呀,不是現在開始裁剪各個城市的文工團了嗎?芍君,你們文工團不是也裁員了嗎?”
“是在裁員,不過北京這邊我不知道,其他的地方我也不是很清楚,之前我有跟小燕聯系過,她說現在團里面也沒在裁員了,就是不招人也不出人。”程芍君搖了搖頭,她就知道蓉城文工團的事,別的地方哪知道什么情況。
“你看對吧,北京這邊很難招的,北京文工團不像地方文工團那樣,他們都是有編制的,不是說裁就能裁的,而且每年北京各地舉辦的文藝匯演也需要他們。”
“北京不行,就去廣東!年后,我準備在深圳和廣州兩地分別成立一個分公司和辦事處,到時候正好也能趕上鮑家街樂隊他們的百星演唱會,就拿這個做宣傳招人!”
李燕歌眉頭一蹙,他倒也不是在意梁樂淑非得找那些此時還未發跡的知名歌手。
說句不好聽的話,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是國內歌壇蓬勃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誕生了很多的流行歌手還有搖滾歌手,也造就了很多只要把握好時機,但凡是嗓音不錯有點實力,再找人寫幾首瑯瑯上口的歌曲,那這個歌手就絕對能紅。
至于是大紅還是小紅,這就得看歌手塑造的形象,還有其歌曲的質量問題了。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還是在于改革開放前,國內大眾娛樂方面極度的匱乏,除了紅歌外,也就一些民歌和兒歌。
所以改革開放,港臺歌曲經過特殊渠道流進內地來,一下子讓初次面對世界的年輕人們,全都給震驚到了,原來歌還能這么唱的!
隨后這股火苗猶如熊熊火焰,一下子席卷全國,港島的流行樂成為了絕對的潮流,廣東沿海地區自然不用多提,就連內陸地區隨著盜版錄像帶、還有盜版磁帶等流入,逐漸的也開始喜歡上多姿多彩的粵語歌曲。
北京這邊還好一點,廣東那邊的城市,不管你是從哪兒來的人,你要是不會唱兩首粵語歌,準會被看成土豹子。
而且李燕歌也記得有不少九十年代非常紅的歌手,幾乎都南下廣東,當過最早的南漂,指不定到那邊招人,還能發掘出幾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