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后。
王守信帶著一位身穿粗布長袍的中年人回來。
中年人氣質儒雅,頭發胡須很整齊。很顯然,他是一個非常注重儀容儀表的人。
王希堯向中年人行禮:“王希堯見過先生。”
中年人說道:“劉基見過王公子。”
劉基?
王希堯驚訝地看了中年人一眼。
莫非,眼前這個中年人,就是劉伯溫?
王希堯問道:“敢問先生表字?”
中年人說道:“字伯溫。”
王希堯心中暗道:“果然是劉伯溫。老爹很牛叉啊,竟然把劉伯溫請來做自己的老師!”
王希堯笑著說道:“先生,學生這就給您奉茶。”
王守信疑惑地看了王希堯一眼,這小子不是不想要老師嗎?為何對劉先生如此熱情?莫不是這小子在打什么鬼主意?
……
劉伯溫在王家的東廂房住下,正式成為王希堯的先生。
劉伯溫博聞強識,養氣功夫高深。他的心理素質和心理狀態,比起王希堯還要強一些。
這天早上。
書房里。
劉伯溫拿著戒尺,說道:“讀書,修學,首先要立志。沒有志向,讀再多的書,都是白讀。”
課堂上,劉伯溫是非常嚴厲,王希堯要是有一點走神,他是真的敢用戒尺打。
不過,王希堯做事情的時候,可以做到專注,倒不會走神。
王希堯說道:“先生,我的志向是長生不老。”
劉伯溫一愣,隨后冷聲說道:“哼。不切實際。千古一帝嬴政,都沒能做到長生不老。咱們凡俗之人,豈敢窺視長生?”
王希堯說道:“不試一試,怎么知道不成?要不,咱們試一試?”
劉伯溫冷哼一聲:“王希堯,你心思不正!”
……
事實勝于雄辯。
劉伯溫還是被王希堯說服。雖然王希堯只有十歲,但是他已經把導引術練到了專氣致柔的層次,劍術技藝更是達到的“木劍”之境界,有了點劍之領域的韻味。
當王希堯展現了劍術修為,劉伯溫的心就動搖了。
修行,真的能讓人長生不老?
人的心智,一旦有了動搖,就說明價值觀開始崩潰。
王希堯把導引術和一本《養吾劍》交給劉伯溫。
別看劉伯溫已經是四十多歲,過了修行的最佳年紀,可是他很快就修行入門。
儒家的《養吾劍》,跟劉伯溫實在是太契合。
就這樣,王希堯指點劉伯溫導引術和劍術。
劉伯溫教導王希堯“守中”。
以前,王希堯以為儒家的核心,是一個“仁”字。可是經過劉伯溫的指點,王希堯發現自己錯了。
儒家的核心,是“中”。
中正,中庸。
其中的精髓,就是“中”。
中,是公平,是平衡。
有了公平,公正,就是最大的仁。其他的“仁”,都是小仁,是婦人之仁。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無情而殘酷。但天道是最仁義,因為天道沒有偏見,對待萬物眾生是一視同仁。
劉伯溫在王希堯家里一住就是六年。
………
勉縣,天心閣。
一個漢子再次看了天心閣的牌匾,確認之后,才走了進去。
“請問,這里是不是可以換取功法?”漢子向一個三十來歲的書生說道。
這位書生正是劉伯溫。
劉伯溫心境高,心性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