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生靈實在太過孱弱,伏羲皺眉,揮掌顛覆河山,于那大地之上,鑄起一座石城。
城墻斑駁,盡是山石堆砌而成,而諸多生靈被騰挪到城中,那些劫后余生的生靈皆感慶幸。
羲,羲,羲!
剛開始聲音微弱,卻漸漸連綿成片,萬靈盡皆在呼喊伏羲的名字。
到得最后,不知是誰,于那羲之上,冠以皇名。
羲皇!
天地都有動容,后天生靈,以卑微之身,封以皇名,最關鍵的是,那滔滔紫氣紛擾,與伏羲匯于一身,冥冥中伏羲的確感覺到有些不同。
若說力量,倒也沒有提升多少,若說到底有哪里發生了變化,伏羲暫時不能說個清楚。
這或許還是因為后天生靈太弱了,若真能成長起來,興許一切都有不同。
媧,媧,媧!
在伏羲之后,女媧同樣封皇,若說只有伏羲一人有這樣的待遇,也就罷了,可媧皇之名,震動蒼宇,這讓諸多先天神圣都頗感詫異。
只不過,當發現伏羲女媧的實力沒有得到提升,又有些啼笑皆非。
是了,后天生靈難道還能封皇?可笑。
那等孱弱之輩,盡皆雜草,不過是天地的棄兒,若非伏羲女媧庇佑,注定成灰,顯然不該對他們過多關注。
羲皇,媧皇,未曾得到諸神認可,那就只能算是自娛自樂的稱號,不具有什么特別含義。
就連伏羲女媧自己,都有些懵懂,并不曾真正感覺到這種稱號帶來的好處。
那些先天神圣,又怎會因此對后天生靈高看一眼呢?
倒是不出手的話,那劫光越演越烈,是有些嚴重。
可殺人容易,救人就難了,趁此機會,多斬殺幾只兇獸,似乎就好了。
若拿出精力來拯救那些渺小宛若草芥一樣的生靈,反倒更加復雜。
特別是當看到伏羲女媧疲于奔命,不斷施展偉力,將那些瀕臨死亡的生靈拯救回來,反倒招惹來一些怨恨,就感到更加可笑了。
是的,有著怨恨,說起來人心真是微妙,救人一尺,對方就巴不得救人一丈,人心難平,患寡而不均。
有人僅差咫尺,就身死成灰,那怨念與不甘,不是更加巨大?
當然,也有許多人對伏羲女媧抱有感激之心,人生百態,如此玄奇,讓諸多先天神圣果斷束手,沒有半點相助的念頭。
慘烈,死傷無算,除卻伏羲女媧出手救下的一部分,其它生靈,盡皆埋葬在塵土中,這本來就不是他們發光發熱的時代,是注定成灰,化作養料,肥沃那蒼茫大地。
就連先天神圣,都未曾成長起來,當下怎可能有后天生靈的舞臺?
大界之中,環境惡劣,沒有什么存身之地,唯有一座座石城,就像是燈塔一樣,盤踞在那被無窮劫光黑氣洶涌的地面上。
大地都籠罩著陰霾,黑云蓋壓而下,宛若極盡恐怖的饕餮巨獸,張開血盆大口,要將一切都鯨吞下去,徒留凄涼滿地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