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由于距離的問題,后勤壓力降低了,征召兵馬也多了。隨便一個節度使,弄幾萬人馬,拉出去廝殺,就跟玩似的。
到了這一步,人命變成了廉價的東西。
既然如此,以陌刀為代表的昂貴武器,自然會被淘汰。便宜的長槍,樸刀這一類的武器,成了首選。
一路延續到了宋朝,本來中原一統,就該增加軍備,往外面打……很可惜的是趙家人不爭氣,就連最重要的戰馬產地都沒了,就算有再多的錢,也別想打造一支以騎兵為核心的外線作戰力量了。
沒法子,宋軍只能在增加人數這條邪路上,一條道跑到黑了。
八十萬禁軍,八十萬眼淚!
說多了都想哭,曲端這人厲害就厲害在這里,他已經感覺到了其中的差別。
因此曲端建議,自山海關向西,一共成立五個軍鎮,依次為遼東鎮、薊鎮、大同鎮、延安鎮和蘭州鎮。
每一鎮配屬兵馬兩萬上下,其中騎兵五千,步卒一萬五千人。
平時以這些兵馬戍守邊境,就已經足夠威懾敵膽,然后朝中編練十萬到十五萬的精兵。
這些精兵包括不少于五萬鐵騎,還有相當數量的精銳甲士……即便是步卒,也要求配屬戰馬,是騎馬步兵。
這一支精兵充當禁軍,主要的任務有三項,宿衛京師,救援邊關,還有主動出擊大漠。
同時,為了兼顧海外,水師兵力不能低于三萬五千,水師步卒不低于一萬五千。
當曲端這份計劃送上去之后,整個朝野都是震驚的。
不只是文官,也不知是武將。
因為曲端開宗明義,直接講了,情形變化了,大宋的國策也要改變,國策變了,軍制也要調整。
“荒唐,著實荒唐!曲端自己打了個敗仗,損失了酈瓊所部,他不思反省,回頭倒要朝廷改革,他這是把罪名怪在了我們頭上不成?”
不出意外,整個政事堂都炸了鍋。
除了趙鼎、李若水和徐徽言等人還能保持平靜之外,其余人都繃不住了。
道理很簡單,因為這么大舉調整軍制,帶來的影響難以估計,便是文官這塊,也沒有誰可以幸免于難。
更何況曲端說得明白,如此整軍,就是為了以后往外面用兵,要大舉出征……這又要耗費多少國帑民財?
邊庭流血成海水,趙皇開邊意未已。
難不成又要走到這一步嗎?
“趙相公,事到如今,咱們該有個態度了。”
面對下面懇請的請求,趙鼎微微長嘆。他心知肚明,躲不過去了。從設立武學,到闡釋氣理,再到整頓軍制……趙官家越來越亮出了底牌,
再造乾坤,所言非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