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一種北方并不多見的情況,也就是鄉民械斗。
打架嗎,北方人更加好勇斗狠,并不稀奇,可是幾千人,甚至上萬人,幾萬人,老少爺們一起上,男女老幼齊出動,為了爭奪土地,爭奪水源,發生的械斗,還真就是南方最多。
在官府缺失的情況下,能給南方人帶來安全的,就是宗族!就是門第!
一個村子,甚至一個縣城,普遍被少數幾個大姓家族把持,在祖宗祠堂說一句話,比衙門口一百道命令還好使,這也就順理成章了。
除此之外,地理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南方多山,尤其是福建,嶺南這些地方,山嶺重疊,分割出一塊塊零碎的土地……形成大的割據勢力不容易,但是守著一塊丘陵之間的平地當土皇帝,卻是不難的。
“世家大族,掌控地方,皇權不下縣,百姓心中無朝廷,這便是我這個官家要面臨的難題。”
趙桓語氣輕松,似乎是說一件平常的事情。
可趙構卻是心知肚明,也終于理解了趙桓的艱難。
南方一些地區,老百姓不相信朝廷一千年了。
沒有理由到了你趙官家這里,就給你面子,發生改變。
土斷、清丈、攤丁入畝、平均賦稅徭役,遷居大族,均分土地……每一項改革,都是從世家大族嘴里搶肉吃。
而且不光要把肉吃到肚子里,還要防止地方糜爛,不可收拾,這要多難啊!
想到這里,趙構對自己的兄長多了一絲敬畏。
官家,還有靖康以來的宰執重臣,哪怕是公認能力不行的李綱,表現都堪稱驚艷。趙構甚至在想,假如是自己接手這個爛攤子,能干成什么事情?
或許一樣都干不成。
然后等著被金人俘虜屠戮,或者靠著世家大族,勉強維持?
反正不管怎么樣,自己的局面絕對不會是現在這樣……韓世忠,岳飛,吳玠,劉锜……這些猛將,自己能駕馭好,讓他們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嗎?
趙構沉吟了許久,再度微微搖頭。
到了今天,他是真的徹底服氣了,不需要胡思亂想什么了。趙桓已經做到了最好,他們這些人,能跟著官家的思路,把大宋推向一個新的巔峰,就已經很好了。
“官家,這個道理臣弟明白了……只是臣弟還想不明白,為什么林家的舉動很關鍵?”
趙桓微微一笑,“這就要說另外一方面了……相比起北方人,南方人對于遷徙的接受程度更高,也更能適應新環境。而且由于他們的宗族抱團,戰斗力強悍,用不著朝廷費多少心力,只要把他們送到該去的地方,自然就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你說我要開疆拓土,不靠著他們,還能靠著誰?”
趙構猛地瞪大眼睛,頗為震撼,他這是又學到了一招。不同的角度,就能得到不同的結果。
東南地方治理的難題,如果能導向對外開疆拓土,將是一柄無往不利的神劍,全看怎么運用。
九牧林家,以無上的號召力站出來,購買海外土地,協助鄉親移民,這事情豈止是好,簡直好得呱呱叫,完美配合了趙桓的計劃。
也難怪官家連幾千萬貫的收入都能放在一邊,為了林家的舉動,歡呼雀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