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哥您好,請問您之前有想過自己能拿獎嘛?或者說,你聽到特別獎頒發給您時,您是怎么想的?”
“池哥,請問你和梁導什么時候結婚啊?你們對于未來有什么規劃?”
“池哥,我們都知道你的電影《搖滾之城》在票房上很成功,但也收到了不少差評,請問你還有拍電影的計劃嗎?下一部電影,大概什么時候開拍?”
“池哥,你剛才說過五六月份要開始籌備個人巡演,我想請問一下,你明年的計劃中會在幾個城市開演唱會。”
“您最喜歡自己的哪一首歌?”
“……”
頒獎典禮一結束,池景行便被一大群記者給圍了起來。
這些人有來自國內的,也有來自李家坡的,但更多的還是來自大馬當地的各大報社的。
畢竟,全球華語歌曲音樂盛典雖不如百花獎、金雞獎這些能連續上半個月的熱搜,但在音樂圈中,特別是在華語樂壇中的地位還是挺高的,至少要比國內的金曲獎、金針獎、金鐘獎之類的獎項的逼格藥膏。
再怎么說,這也是來自三國七地的七大電臺聯合主辦的音樂獎項啊。
全球華語歌曲音樂盛典創建之初,其學習的榜樣其實是阿美利加的公告牌,其創建的目的也是為了打造屬于華語樂壇的公告牌。
早在十幾二十多年前,全球華語歌曲音樂盛典的含金量還是挺高的,但凡有歌手發布新專輯或是單曲什么的,都得向這個盛典看齊的,因為這代表的就是當下流行的方向。
不過,隨著唱片市場的衰敗以及網絡的興起,除了業內人士和某些發燒友之外,大家關注的就不再是這些榜單了,取而代之的自然是像企鵝音樂的新歌熱度榜,單曲銷量榜、V榜之類的榜單了。
各大唱片公司或經濟公司,在宣傳歌手或唱片時,也更多地將資源傾斜到了網絡上,像全球華人歌曲音樂盛典這些的存在,似乎也就只剩下頒獎了,而且其獎項的影響力也是逐年在下降的。
特別是,在網絡更為發達的國內,已經沒什么人會關注全球華人歌曲音樂盛典了。
盡管如此,池景行在面對記者時還是一直表現出了和顏悅色。
他們掌握著重要的話語權呢,誰又敢輕易得罪他們呢?
這也導致,池景行敷衍完來自三個國家七個地區的幾十位記者,就已差不多是晚上的十一點多了。
在此期間,池景行還答應了《星洲日報》的專訪,這也意味著他原本打算明天一早就回國的計劃,只得往后順延一天了。
也是沒辦法,《星洲日報》可是大馬最大的華人報紙,這家報紙創刊九十多年來,一直立足于為大馬華人和全球華人服務的。
如今,已經超過一百萬大馬人閱讀《星洲日報》了,這也使得這份報紙不但成了大馬最大,也是在華夏內地與港澳臺以外發行量最大的華文報紙。
對于這種地頭蛇,池景行當然不能不給面子,于是痛快地留下了秦寧的電話,讓他與《星洲日報》方面商量具體的訪談時間。
最終,秦寧按池景行的心意,將這次訪談定在了次日上午十點,而采訪地點就在石油雙子塔的旋轉咖啡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