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混入了大量的半音,層層推進情緒、升高調式,這是爵士樂的手法。
編曲上接近鄉村布魯斯,可又加進了古典手法,整首歌的感覺就像是大西北的荒涼風沙、戈壁大漠、孤零零的村落。
就算不聽有歌詞的部分,單只聽那飄忽的背景音就會對這首歌上癮。
其他人寫歌是“依字行腔”,詞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旋律要跟著詞句的律動和音調走,但這首《娘子》則是“依律動行腔”,律動感是第一位的,旋律和歌詞要跟著律動感走,跟不上的時候哪怕把詞拆了、解構了、破壞了,也得跟著律動感走。
可惜的是,央視春晚導演組的人認為這首歌的歌名太直白了,要求池景行改過歌名才能登臺獻唱,但他卻堅持了《娘子》這個歌名,繼而,也就換成了《蘭亭序》。
此時舞臺上正在演繹的,正是周董在春晚上獻唱的那個版本,是已經將“拓”字唱對了的那個版本。
可惜的是,有《東風破》和《發如雪》這兩枚珠玉在前,旋律平淡的《蘭亭序》并沒有給人以驚艷之感,甚至可以說,許多觀眾還對池景行多少有了些失望。
“池哥的這首《蘭亭序》雖借了書圣的傳世名作,但到底也還是一首我愛你你卻不愛我的口水歌,簡直寡淡無味。”
“歌是好歌,是我不懂欣賞,告辭!”
“這首歌太平淡了,甚至都不如嘰嘰歪歪組合之前唱的那首《牽絲戲》。”
“歌手的創作能力的日益下降和聽眾欣賞能力的不斷提高,是一對永遠都不可調和的矛盾。”
“池哥這是江郎才盡了嗎?”
“這首歌多美啊!題詞與曲調的完美配合,詞眼回味無窮啊!一個‘等你回’,一個‘浪千疊’,簡直蕩氣回腸有木有!”
“這首歌需要細品!”
“……”
在無數觀眾的熱議中,池景行很快就將《蘭亭序》的第一段副歌唱完了,他也趁著在這個間隙向臺下的觀眾拱手致意起來,“大家新年快樂!”
說完這話,他便轉過了身。
此時,早就立與舞臺正中的屏風緩緩向兩邊拉開,現出了早就藏在其中的十多位穿著藍色裙子、拿著團扇的、正在翩翩起舞的少女。
池景行穿著這群少女,走向了藏在最深處的一張高背椅和一把大提琴,隨即拿起大提琴在椅子上坐下拉起了間奏。
這樣的操作,倒是瞬間驚呆了無數的觀眾。
“窩巢,還有這操作了啊!我怎么沒想到屏風后面還有乾坤。”
“要是林妹妹突然從椅子后面走出來,我就服。”
“池哥的大提琴拉的,絕對是演奏級的。”
“我就想問一句,除了生孩子,還有啥是他不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