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資金通貨膨脹下的規律。
但如果許飛用著150萬港幣,在這個時代的港島購買了物業.......
五十年代的港島,太子道的一層千尺豪宅,不過是五萬港幣。
而到了九十年代,一套70多平的住宅已經是兩百多萬了。
通貨膨脹不到十倍,房價的增長卻增加了四五十倍!
這是一筆很好算的賬。
所以許飛在港島的這三年除了要完成自己定下來的目標之外,就是買買買了!
當然了,這里面最難買的還是半山的別墅,雖然隨著姚木的出現,港島的富豪也已經可以購買半山的別墅了,但這里面的限制依然很多。
但是有劉福的幫助,這里面的限制對于許飛來講,還是要比普通人要小很多的。
“買這么多物業?”綺夢在看到了許飛的計劃后,忍不住的咋舌。
許飛笑道:“九十年代的港島房價,你自己也知道,這些錢留著反倒不如買成物業來的劃算!”
綺夢只是驚訝于許飛竟然要買這么多的物業,不過想到許飛所講的倒也是有些道理。
不僅是住宅,許飛還將目光放到了中環的商業大廈上,相對于住宅物業的房價增長,商業大廈的增長更加的恐怖!
當然了,這里面也是有選擇性的,許飛購買的都是一些新落成的大廈,不然的話,等自己回到90年代的港島后,四十年的時間,足以讓港府那邊重新規劃無數次。
這是一個非常細致的工作。
不僅細致,還很麻煩。
畢竟不是說那些物業都放在哪里,等著許飛去買,華夏人對于房產還是十分看重的,不是道了一定的程度,是不會出售的。
另外許飛即便是買下來,也要有專人打理,許飛在買到這些物業后,會將物業的手續,放到自己的系統空間內,同時還有成立一家物業公司負責打理這些物業。
銀行的事情有綺夢現在負責,但物業的事情是不能再交給綺夢了。
不是許飛不相信綺夢,而是綺夢的能力有限,現如今單單銀行的業務就足夠綺夢撓頭的了,更不要說物業公司的事情了。
不過好在許飛在這個時代的港島還是會待上兩年多的,這個時間足夠許飛找合適的人選了!
做完這一切后,許飛與楊紹志兩人的事情也到了結尾的時候了。
......
Ps:建了一個書友群,喜歡這本書的朋友可以加進來聊聊天,吹吹水,交流交流經驗~10158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