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我不是這個意思······”龐煖連連拒絕道。
據他從來對郭開的了解已經聽到的種種真假難辨的傳聞,他可不認為郭開是什么大度的君子。
“為了趙國,無論讓我作什么事情,都是值得的。”郭開鄭重道。
那一霎那間龐煖甚至看到了出現了郭開臉上的光芒,難道自己錯了,郭相國只是一個小節有虧,大義無損的赤誠之人?
秦軍大營。
“龐煖這老小子,還真是猛,被圍了兩年了,還能這般拼命。”桓旖看著麾下書記官統計出的傷亡數據道。
“置之死地而后生,龐煖能夠做到這一點也不足為奇。”王翦道。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決戰了。”桓旖凝重道。
他雖然相信那件利器,但作為統領數十萬大軍的大將,他卻不能允許自己將一場事關國運的大戰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件器物之上,那是對秦國,對麾下將士的不負責。
“決戰啊,此時的趙魏聯軍會比我們更希望決戰。”王翦道。
“這本就在大王的預計之中,三十五萬對三十七萬,趙魏兩軍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桓旖道。
“若不是讓趙魏聯軍看到勝算,我們又怎么能讓數十萬趙魏聯軍云集一處,從而一舉蕩平趙魏兩國的軍力呢。”王翦從容道。
“備戰啊,此戰過后,趙國將成為歷史。”桓旖帶著嗜血的笑意道。
他終于還是能夠趕上武安軍白起的腳步了。
有這三十七萬的趙魏聯軍作為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仗,他的人生也算是圓滿了。
趙國是否成為歷史,或許還要再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得到驗證,但燕王丹是真的要成為歷史了。
當他下定決心,堅守大營,以待天下局勢大變之機時,等到的不是自己希望的結果,而是秦軍更加猛烈的進攻。
不到數天的功夫,五座大營已經被攻陷了三座,而更讓他絕望的是,他留下的第一批用來阻擊秦軍的士卒在大將軍劇孟的帶領下,竟然投向了。
雖然當初留下的一萬五千燕軍在經過大半個月的苦戰后,所剩者不過兩三千人,投向于否,對于秦燕兩軍的兵力消長而言并沒有太大的意義。
但真正重要的卻不是燕國失去了這兩三千人,而是這兩三千士卒投降后所引起的連鎖反應。
燕軍士氣將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