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的時間就在船上度過了,即便陸鳴親自觀察兩岸的情況,但是依然沒有絲毫的發現,兩邊兒確實沒有地方停放三十多艘船,尤其是船體并不小。
而六道彎名副其實的不好走,水道并不寬闊,必須不停的向前,不然就會擁堵航道。
當陸鳴下船的時候,他已經進入了禹州的廣元府,知府姓趙。
“參見欽差大人!”趙知府帶著府衙的一眾人等迎接陸鳴。
“趙知府免禮!”陸鳴伸手虛扶。
一番寒暄之后,路明依然下令在碼頭附近安營,拒絕了進城的邀請,隨后召見了這里水路稅卡的指揮使。
“孫指揮,運糧船隊何時到了廣元府,何時過的稅卡,何人給你看的通關憑證?”陸鳴上來直接提出了問題。
這是孫指揮一抱拳,“回稟欽差,船隊是通航前三個時辰抵達的廣元,隨后略微修整之后直接在開關通航的第一時間進入航道,出示通關憑證的是一名書吏。”
“你去慶安府認尸了嗎?”陸鳴再問。
“去了,見到了那名書吏的尸體。”
陸鳴點了點頭,看來皇城司和明鏡司并不是白給的,這些細節問題都有考慮清楚。
“你始終沒有見過他們的指揮嗎?”陸鳴想了想又問。
“沒有,不過遠遠的看過一眼,船隊好像很趕時間,在廣元碼頭修整了不過三個時辰,隨后又急忙出發,他們的指揮使一直站在兵船上指揮,所以遠遠的看到過一眼。”
“好,你下去吧!”
“諾!”
陸鳴沒有再喊人來問話,另外也讓蔣侯、李進他們去休息,自己一人在大帳之中琢磨著。
廣元的線索比慶安還要少,畢竟這里船隊停留的時間不長,船隊趕時間嗎?雖然對于運糧有時間上的要求,但是并不是那么緊急的,同時時間也很富裕,這位指揮使為什么趕時間?
他是想要第一個進入航道?這么做有什么好處嗎?沒有吧?與其第一個進入不如最后一個進入呢!
如此一來背后沒有了船只,想要做什么都不會被發現,而第一個進入航道則是需要提防背后的船隊追上來,又或者他們就是需要后面的船隊追上來呢?
或許真的如此,陸鳴已經有了一些判斷,假設這個想法是正確的,那么結合起來是不是更加的清晰了呢?
“來人!”陸鳴想到這里,喊了一聲。
“大人!”小太監進來一個。
“去拿運糧船隊當天的通關記錄來,運糧船隊之后,哪些船只跟在他們的后面。”陸鳴吩咐下去,小太監領命離開,大概過了半個時辰才回來,身后跟著幾個人,抱著不少通關記錄的文冊。
“大人,都是按照時間排好的,那三天之中所有的通關船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