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觀音山的送子觀音很靈驗,蘇玉也很心動。
王氏也想讓蘇玉去拜拜菩薩,下意識地看了看蘇玉的肚子,蘇玉生下桂姐兒兩年了,怎么還沒有動靜。“阿玉,我們也去求求送子觀音,保佑你下一胎能生下一個大胖小子。”
當著蘇玥的面,說了這番話。
蘇玉鬧了個大紅臉。
“傻孩子,都是出了閣生了娃的人了,還害什么臊?嫁到夫家,就得為夫家開枝散葉,延續香火,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道理,只有生下兒子,才算在夫家站穩腳跟。”王氏正色道,“你看對面的孫家,別看孫家的生意做得這么大,孫太太沒有生下兒子,就得受小妾的氣,誰讓小妾趕在她前頭生了兒子。”
王氏想起孫家那堆后院的事,就夠糟心的,好在蘇家家世清白,沒有妾室,也沒有嫡庶之爭。
蘇玥朝王氏眼神示意,孫映蓮在西廂房睡覺,不知道醒了沒有,我們這么在人背后議論孫家,不太好吧。
王氏領悟過來,忙轉移話題。
蘇玥朝蘇玉泛了泛眼,觀音山的送子觀音并沒有相傳的那么靈驗,她知道蘇玉不出一年半就會生下第二胎,只不過還是女兒,第三胎也是女兒,要是讓蘇玉知道了,會不會哭暈在凈房?
蘇玥回房去看孫映蓮醒了沒有,只見她睡得臉紅撲撲的,睡得正香,睡到太陽到了頭頂正午時分才醒。
“你要不要回家看看?”蘇玥拉她起來。
孫映蓮不想回家,賴著不肯起床,“我不管,今日我就賴你家了,你得管我吃管我喝。”
“你來我家蹭吃蹭喝的次數還少嗎?就差沒住進來了。”蘇玥硬拉著她起床,在身后放了個靠枕靠著,兩人靠在床頭說話。
孫映蓮得知要去爬觀音山,也很想去。
定好了去觀音山的日子,臨出門時,桂姐兒也嚷著要跟著去,那是去爬山,不是去逛街,她不到兩歲,正是學會了走路又不肯走路的年齡,去到哪走不了一段路就伸手要人抱,蘇玉想把她留在了家里。
一聽不能出去玩,桂姐兒哇地一聲,癟著嘴就哭了。
蘇玉左右為難。
溫氏讓蘇玉把桂姐兒帶上,觀音山不高,她們這次坐孫家的馬車去,馬車能一直行駛到山腳下,觀音寺在半山腰,山勢不算險峻,她們只需要從山腳步行到觀音寺,距離不遠,要是想要爬山去看鎮海樓,則要從觀音寺爬到山頂。
聽到能出去玩,桂姐兒手搓著鼻子,停止了哭泣,飛快地跑出后門,跑到馬車前,掙扎著要憑自己的本事爬上馬車后面的車廂。
“哎喲,真是個小人精。”溫氏笑著上了馬車,見王氏戴了一塊新的額帕,丁香色做底,黃色絲線繡了迎春花,不知是誰做的。
王氏覺得與有榮焉,“我家阿玥給我做的。”
溫氏直夸配色配得好。
溫氏、王氏、蘇玉和桂姐兒四人一輛馬車,蘇玥帶著紅蕉,孫映蓮帶著她的貼身丫鬟碧桃四人坐了另一輛馬車,畢竟是要出遠門,除了趕車的馬夫之外,溫氏還帶了兩個婆子,兩個家丁,有備無患。
“鎮海樓為當時的永嘉侯所建,傳說是為了鎮住珠江海面上的龍氣,有五層樓高,站在鎮海樓上眺望,能望見整個廣州城。我們這次去觀音山要是能登上鎮海樓就好了。”蘇玥道。
孫映蓮不知從哪里拿出來一個千里鏡,朝人揚了揚,“你看,我爹的千里鏡,我磨破了嘴皮子好不容易才讓我爹手里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