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人走了,城中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可對于蘇家來說,卻一點也不平靜。
蘇家攀附上了鄭大人,鄭大人還許諾了蘇家一大艘船的貨物出海通商,這個消息插了翅膀傳得遙遠,全城都傳遍了,甚至傳到了鄉下。
西邊城郊的世族大家楊家,楊家老太爺問下面的子孫們,“這個蘇家是什么來歷,是不是最近才冒出來的新貴?”百年來,兩大世族大家維持著平衡,也有其他的小門小戶崛起,顧家和楊家從來不覺為患,笑一笑就過去了。
被問話的子子孫孫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覷答不上來,他們也不知道這個蘇家,聽都沒有聽聞,蘇家就像是雨后的春筍一樣,不知道什么時候從哪里冒出來的,竟然攀附上了鄭大人。
鄭大人吶,楊家老太爺沒見過鄭大人,但鄭大人的威名他是如雷貫耳,看來“東顧西楊”的佳話很快就要打破了。
楊家老太爺慢慢收回思緒,滿臉嚴肅地吩咐,“去查一查這個蘇家的來歷。”
楊大老爺小聲地問,“往后我們是不是要同這個蘇家交往起來。”
“這還用說。”楊家老太爺瞪了楊大老爺一眼,恨兒子不爭氣,后知后覺的,要是早一點發現蘇家崛起的苗頭,他們楊家也不至于這么被動。
楊大老爺愣在原地應了一聲,下面的子孫們紛紛各自散去。
東邊城郊顧家老夫人住的“福壽堂”,顧老夫人起床沒多久,正由著身邊服侍的仆婦丫鬟們伺候著用早飯,小米粥、銀絲卷、流沙包、山藥棗泥糕……琳瑯滿目擺了滿滿一桌。
顧老夫人上了年紀,早上吃不得那些油膩的,便讓下面的丫鬟端了碗清淡的小米粥過來,正一勺一勺喂著喝粥。
家中的夫人小姐們鶯聲燕語、環佩叮當地過來請安。
顧老夫人看見下面站著的顧大夫人彭氏,招手讓人走近了問話,“老大媳婦,你常在城中走動,最近城中是不是出了一個蘇家?”
“蘇家?”彭氏想了想,半天都沒有想起來,那些泥腿子都沒有洗干凈的小門小戶,她很少去關注,也不值得她關注,聽到蘇家這兩個字,她竟然想了好久都沒想起來。
“算了算了,問你也是白問。”顧老夫人有些生氣,轉過頭去問后面的彭二夫人。
彭二夫人手捏著帕子,走上前來,笑著道,“說起來,這個蘇家,我也是最近一段時間聽人提起才知道,這個蘇家是城中東長街的蘇舉人家,蘇舉人在禺山書院當教書先生,家中經營著一家小小的瓷器鋪子維持營生,平時看著不顯山不露水的。”
顧老夫人啊呀一聲,這樣的小戶人家太多了,放在顧家眼里,顧家都不會看人一眼,這樣的人家也能得到鄭大人的青睞?
“可不是嗎?”彭二夫人也不解,“城中那么多家底豐厚的大商戶,鄭大人唯獨許諾了這個蘇家,其他的商家連見都沒有見,也不知道是什么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