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如就讓他任并州刺史吧,也省得姑姑您又要操勞心神。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帝王之命誰敢違之。這局無論是溫行儉還是桓儇,都沒有預料到桓淇栩會橫插進來,甚至任命了裴顯擔任并州刺史。若他提出反對意見定會遭到桓儇一力打壓,看來這次他不得不暫時放棄并州,另做打算。
“臣等謹遵陛下旨意。”
荀凌道則由大理寺派人前去并州押解他進京發落,同時帶去旨意升任裴顯為并州刺史。荀凌道的下落尚未可知,不過桓儇會讓大理寺派人去,自然是為了防止荀凌道返京途中會受人迫害。
解決完荀凌道的問題,三省六部其他諸司官員分別稟報了一應日常事務,自打河東雪患一事解決得差不多后,眾人總算松了一口氣不至于在提心吊膽的過著。再加之畏懼于桓儇的雷霆手段,也不敢加以隱瞞,一五一十地回話。
太極殿外溫行儉含笑朝著緩步走來的裴重熙,拱手道:“臣恭喜王爺您旗開得勝,得以掌控并州。”
虛情假意的恭維,難以讓人在意。
話落耳際裴重熙虛睇一眼溫行儉身上的官服,輕斥一聲,“溫仆射,這么些年來你還是毫無長進,半點不如溫老太傅。這溫氏交于你手里遲早得玩完”
毫不客氣的譏諷讓溫行儉面色一僵。有許多話頓時雜糅做成一團堵在喉間,進出不是。
好在多年浸淫朝堂,他死死盯著裴重熙那含笑的面容。半響之后終于緩了過來。
“聽聞王爺和大殿下舉止親密。你難道就不怕來日被她算計,丟了性命么?”昨日他接到暗探秘報,桓儇喬裝出宮到訪裴家,二人秘會多時。具體談了什么他不得而知,不過想來以桓儇的心思,只怕又在算計。
“溫家的消息果然靈通。不過本王就算和大殿下舉止親密又如何,溫仆射難道不知道本王和大殿下情投意合多年。”裴重熙上下掃量溫行儉一眸,勾唇哂笑,“不像溫仆射你人老色衰,大殿下如何看得上你。”
溫氏當年作為桓儇為先帝尋的盟友之一,在成帝在位時就遭遇了鄭氏的多方打壓,不得不如履薄冰般在成帝手中生存。
直至六年前桓儇深夜造訪溫老太傅的時候,幾經交談后終于答應了桓儇的要求,聯合裴氏一起對付鄭氏。
但是條件是溫氏的女兒要成為新帝的皇后,而嫡子必須是皇后所出。
最后在多方聯手下打著清君側的名義,逼迫成帝誅殺鄭氏繼而退位。先帝登基以后溫氏和裴氏一樣憑借從龍之功一時風頭無幾,甚至因為姻親關系與皇室更親厚一點。
桓儇曾經私下與裴重熙說過一句,“溫嵇人老成精,要小心提防。可扶植溫行儉來制衡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