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齊。桓儇舉杯,眾人亦跟著她一塊舉杯。
“諸位都是難得的飽學之士。本宮那日在楊家宴上聽見幾位舉人討論君民舟水,黑白同源的時候,雖然言辭或剛或正,但是見解獨到。本宮甚為欣賞,這才讓曇華替本宮下了帖子邀諸位入我麾下。”桓儇摩挲著手中酒盞,語氣柔和,“想來諸位也知道,本宮剛剛回來不久,手上正是缺人的時候。如今恰逢春闈,本宮想尋幾個可靠的人為本宮效力。”
話落耳際,武攸寧不禁抬頭看向唇邊呷笑的桓儇。
會試中能成為貢生者只不過是舉人中的一小部分。大魏世家林立,無論誰家都有想要培養的人才和子弟,鮮少有垂青于寒門士子者。只怕除了裴重熙以外,留意平常舉人者,不過爾爾。
剩下的哪怕有在留意真正有才學之人,也是為了估算前路,來日好納為家臣以供驅使。無論是名落孫山,還是位列三甲,都會納于麾下。
見眾人眼中詫異仍存,桓儇掀眸莞爾,“自從前朝的明昭皇后與昭武皇帝,聯手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創科舉新制以后,已然讓不少從未得志的寒族士子,得以入朝為官,亦為本朝留下了選拔人才的路徑。只是如今新帝尚幼,朝政亦不清明。”
話里意味分明,桓儇招攬人才看似是為了自己,實則是為了幼帝。對于幼帝而言,他年紀尚幼,如今朝中的臣子大部分都有依附亦或者是各成一派,想要掌控他們絕非易事。
倒不如掌控一股新的力量去吞噬舊的力量。
“殿下的意思是?”其中一人發問。
斂了眼中笑意,桓儇理平袖上皺褶。場上六人所作的文章她都看了一遍,各有千秋。順勢詢問起入仕為官,善惡黑白等難辨的話題,將幾人本性摸了個大概。除了早些前就入她眼的武攸寧以外,其他五人剛正不阿者有,老練圓滑者亦有。倘若入仕,必能帶來不小的助力。
斟酌少許桓儇已然有了計較,將早先前就擬好的帖子遞過去。允諾幫他們營造名聲后,才讓白珞領人出去。留下了武攸寧和另一位年紀和她相仿名喚顧鋒的郎君,除了見過兩回的武攸寧以外,顧鋒所寫的文章入了她的眼。
旁下無外人在場,桓儇當下與顧鋒論述起文章來,毫不客氣地指出文章里所缺的中庸之氣。顧鋒原本就對桓儇有幾分敬慕之心,這會虛心領教以后,當即修改起文章來。事畢,將改好的文章遞給桓儇后,這才得到了滿意的肯定。
原本顧鋒是打算辭別桓儇。哪里想到桓儇突然出言喚住了他,“郎君雖然心思活絡,十分穩重,但是行事顧慮偏多。本宮所識一人可以和你互相取長補短。此人是監察御史盧世昭。晉陽一事他功不可沒,他可是京中出了名的直脾氣。顧郎君若是得空,可以上門拜訪他。”
話落耳際顧鋒抬頭看向桓儇,知曉桓儇的愛才之心后,鄭重其事地朝其長身作揖。在桓儇輕微一句祝郎君仕途順暢中疊步退出水榭。
水榭內如今只余下桓儇和武攸寧,就連徐姑姑和韋曇華也一齊退了出去。
掃量武攸寧一言,桓儇也不再掩著單刀直入,“武郎君,此番入仕是為武家,還是為了其他而來?你的文章本宮已經讀過好幾遍,尚有缺憾,不過無礙大局。裴重熙與本宮說過好幾回,你可堪當大用。”
“不瞞大殿下,攸寧初入京城的時候。曾經拜訪過京中世家,均未得到青睞。”武攸寧訕訕一笑。垂下首去,“京中六世家皆有自己內定的人選,豈是攸寧能左右的。中書令也與我言明,他素不喜為任何人造勢,更不會有偏頗。再說了攸寧此行入京本就是奉先祖遺命,為君掃清障礙。”
障礙二字入耳。桓儇抬眸看向武攸寧,眼中露了些許詫異,不過很快她就斂眸掩住了眼中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