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桓儇思的維卻十分明朗。不論是哪一條指令都十分清楚,可見桓儇的思路并沒有因此受到任何影響。
“等解決了河南水患,您便要回去了吧?”武攸寧順著她的話繼續說了下去。
聞言桓儇頷首輕笑,“事情結束了。自然應該回去。本宮來安陽三日了,明日一早是該動身返回洛陽。”
“風雨鎮旁有一處風嘯林,是個風景俱佳之地。您倒是可以在此游玩一番。”隱約猜到桓儇意圖的謝長安,斟酌著開口,“正好如今洛陽的百姓對您深惡痛絕,不如暫避鋒芒。”
一經商議后,桓儇傳召了營中的秉筆書吏讓他將安陽的情況告知桓世燁。順道囑咐桓世燁一定要把控好洛陽局勢,自己明日便將返回洛陽。
桓儇剛剛吩咐秉筆書吏傳旨給桓世燁,洛陽那邊桓世燁就接到了安逸來的密報。早在武攸寧去的時候,他就安插了自己的人隨行。
沒想到這會子探子就給自己傳來消息。說是桓儇對于洛陽最近的事情毫無所覺,不僅不理會洛陽民怨,而且還吩咐人去為安陽百姓向城中富商籌借糧草。
看完密報的桓世燁不由感慨起來。他實在想不明白,自己這個侄女到底在暗中謀劃什么。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民望,就這樣毀于一旦。桓儇居然舍得?
“王爺,有沒有可能這是桓儇的詭計?”人群中站起一布衣男子,皺眉沉聲道。
桓世燁聞言搖了搖頭,“你是說桓儇故意裝作一副不在意的樣子,是為了迷惑本王的視線?可你應該明白,本王在洛陽的民望有多高。”
“雖是如此,但是您別忘了桓儇的手段。”一褐衣束發的男子,朝桓世燁一拱手,“以屬下之見,倒不如將手中糧食悉數屯入倉中。借此阻斷桓儇的籌謀。”
話止桓世燁面露遲疑。那批糧食他屯在手中另有用處,一來可以防止旱災缺糧,二來可以等到荒年的時候,可借機斂財。倘若把糧食屯入倉中,只要此事不上奏報,便無人可以查到這批糧食究竟從何而來。
“洛陽附近幾倉皆是一空。如果我們真的屯糧就去,指不定沒過幾天就會被外物所擾。想要破局,或許得另外想辦法。”桓世燁捧茶抿下一口。
“我猜大殿下會去風雨鎮。我們不如在風雨鎮設伏如何?如今洛陽中的百姓皆對桓儇深惡痛絕。若是您能一舉誅殺大殿下,洛陽民心盡歸于您手中。”
說話的仍舊是那位中年謀士。如今在此議事的都是河南王府所養的門客,換作往日都是各抒己見。然而這一回,卻出奇一致地同意了中年謀士的發言。
誅殺桓儇已獲民心,這樣主意一打定。桓世燁即刻派人部署起來,不僅將城中各處守將換作心腹。更是中沿途設伏,打算伏擊桓儇。
就連桓儇不日從安陽動身返回洛陽的消息,也在百姓中傳揚看來。比起之前百姓對桓儇的稱贊,現在洛陽城中更多的是桓儇的責罵。
那些本就痛恨桓儇的儒生,趁著百姓怨聲載道的功夫,寫了好幾篇文稿來對抗桓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