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殿的樂聲中桓儇這聲輕咳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不過桓儇身份不同于常人。便是咳嗽幾聲也無人多言。
“姑姑,你怎么了?可是身體不適。”聽得咳嗽聲桓淇栩連忙移目詢問道。
關切的詢問聲落入耳中,桓儇搖搖頭,“無礙。只是酒有些烈罷了。再過一會還得去承天門上與民同樂,陛下還是少飲為妙。”
言罷桓儇收回目光端坐于位上。聽著內侍宣讀各方進獻的壽禮,隨后各國使臣也依次上前覲見參拜。除卻先來長安的吐蕃,其余使節的面孔都尤為陌生。
按照慣例使節的位置會依據壽禮大小來排序。吐蕃這次送得禮極大雖然是輸家,但是桓儇仍舊指示禮部、鴻臚寺四方館將他們安排在前面。以示她大魏的誠意如何。使節不服安排的消息她亦有所耳聞,不過彼時她在病中,再加上有意為桓淇栩立威,并未同意禮部他們請求更改的提議。
這會子桓儇神色漠然地望著上前的各國使節,擱在膝上的手屈指摩挲著右腕上佛珠。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等到使臣拜見完,壽宴上的儀官在得到許可后高唱宣朝臣同進萬壽酒。一眾朝臣在桓儇和裴重熙的帶領下齊齊折膝伏地叩拜上首的皇帝。此時太常寺的樂人也將禮樂換做《壽和》
發間步搖隨著桓儇的動作發出泠泠響聲。在眾臣再度叩拜過后,桓淇栩在溫初月的示意下揮袖,“諸位免禮。今日乃朕壽辰。得見諸方來朝的盛景,朕實感欣慰。朕愿大魏國祚萬年綿長,與諸位番國永結秦晉之好。”
雖然這聲音聽上去十分稚嫩,但是此刻的桓淇栩的神態卻無比威嚴。原本還心存鄙夷的使節,這會子連忙斂了眸中鄙夷,齊聲附和起桓淇栩的話來。
一語說完桓淇栩暗自吸了口氣。這些都是皇姑姑教他說得。完成囑托后桓淇栩迫不及待地看向桓儇,見她目露贊賞地朝自己點點頭,隨之松了口氣。
在朗月完全傾灑在長安城上空時。望樓上的鼓聲再度響起,鼓鳴三聲閉。帝王乘玉輦啟行前往承天門與萬民同樂,共賀這盛世太平下的繁華盛景。
身為大長公主的桓儇與太后溫初月一塊跟在桓淇栩身后,緊隨其后是帝王儀架。儀架之后還有皇室宗親以及文武百官,之后是各國使節。聲勢浩大的隊伍在禮花聲中一路往承天門而去。
不過并非人人都能等上承天門,站在帝王身邊。享受萬民朝賀。除卻五品以上的官員和宗親外,其余人只能同百姓還有諸國使臣站在承天門外享受君王恩賜。
此時雖然還沒有步上最高處,但是仍舊能夠感受到長安城中百姓的喜悅。今夜幾乎無人在眠,解除宵禁的長安顯得無比興奮。人群中歡呼聲連同喜悅一塊透過巍峨傳入眾人耳中。
借著人多的功夫,裴重熙不知何時擠到了桓儇身旁。伸手握住了她的手。
在她詫異的目光中,裴重熙揚唇不以為意地對她一笑。
此時二人挨得極近,又有袍袖遮擋,再加上人實在多,并沒有人瞧見二人寬大袍袖下緊握在一塊的雙手。
“你也不怕桓璘有所察覺。”桓儇睨他一眸,壓低聲音道。
“有人纏著他。他可沒機會管我。”裴重熙眼中笑意漸深,“你不心疼我被桓璘當做籌碼去巴結霍家么?”
呷著笑意的聲音落在耳中,桓儇勾唇,“那也得看霍家有沒有本事拿捏住你。”
裴重熙聞言笑而不答,反倒將桓儇的手握得更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