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東岸的黃鐵礦儲量也就一百多萬噸,不如西岸那處上千萬的黃鐵礦儲量多,但末世后基地的鋼鐵產量一年有個一兩萬噸就算是很多了,再加上物資搜集所能找到的各種鋼鐵制品,一百多萬噸的儲量完全夠用。
而且,這處黃鐵礦屬于露天礦,開采方便,旁邊還有一處石灰石礦,離基地也就十幾公里的路程,來往便利。
至于煤礦,距離就有些稍遠了,離基地大概四十多公里左右。
這個煤礦是一處老煤礦,在陵川江大壩沒修起來之前一直給陵川提供火力發電的煤炭。
但陵川江大壩修好后,再加上國家的環保要求,這個煤礦因為效益不佳又沒人接盤就只能關停了。雖然它的設備已經破舊得不能再使用,但很多基礎設施卻是保存完好,稍微休憩一下就能使用。
只是這座煤礦的地表礦層已經要被挖得差不多了,只剩將幾十萬噸的儲量。不過,煤礦的地下儲量卻極其豐富,大概幾千萬噸,埋藏也不深,只被開采了一小部分。
同時,在煤礦與黃鐵礦之間有一個叫寧溪的村子,說是村子其實更像是鄉鎮,曾經很多煤礦工人就居住在這里,即便煤礦關停工人離去后,這里依然有上千人口。
這個寧溪村處在一個東西向的狹長山谷的入口處,有一條小河穿過峽谷注入陵川江,小河兩邊是沿著山谷延綿十幾公里可開發耕作的土地,總體面積比基地南邊那塊平地還要大得多。
此外,山谷中還有一條破敗的公路,向東是山區不知道通向哪里,向西穿過寧溪鎮連著一座溝通陵川江東西兩岸的大橋。
雖然這橋建在陵川江上,但這座大橋卻被叫做寧溪橋,修建年代有些早,曾是煤礦場到陵川城的運輸通道。
下口村、鐵礦場、寧溪鎮、煤礦場這一條線上的四個節點是吳昕必須要掌握的。
下口村以后將是火藥、化肥、硫酸、硝酸、鋼鐵、水泥等基礎產品的制造地。
這里距離基地只有幾公里,能方便及時的為基地里的冶金和機械制造等工業提供原材料,而且下口村距離陵川江水電大壩很近,電力供應也非常方便。
接著是寧溪村,這里將再次作為礦區工人的居住地,同時也作為基地的耕作區使用,這里除了種植糧食,也會種植棉花、石油草、橡膠草等工業需求的作物。
至于鐵礦場和煤礦廠也會建造一些兼具防御與居住的建筑,用作工人工作時的休息或避難區。
這就是山區聚居點的大體規劃。
但要完成這個規劃,吳昕要面對的首要問題就是遷移下口村與寧溪村里的居民。如果不遷移,這些人會在病毒爆發期時會產生成百上千的變異生物。
只是,這個問題不是很好解決。
下口村人口有三百人,轉移出去部分人后還是剩下不少。
而寧溪村就更麻煩了,人口上千,吳昕又打算在這投資建造了一個滿足末世需求的足夠上千人居住的小區,遷徙工作非常不理想。
這里的很多居民要么不愿搬遷,要么就是釘子戶坐地起價,讓吳昕感到很棘手。
盡了最大努力后,剩下的幾百人既然遷移不了,吳昕也不強求,畢竟數量還在承受范圍了,只能末世后來清理了,順便到時搜集一波人口。
為了應對末世后對寧溪村的清理工作,吳昕決定在寧溪橋橋口附近建造一座安全屋,到時提前在里面存儲物資,為末世后的清理工作提供支援,并在之后還能作為扼守大橋的堡壘。
“伯母,這邊的事就交給你后續跟進了。”在北部山區接連跑了兩個多多星期的吳昕,攤在轎車后座上有氣無力的說道。
“好的……老板……”褚婷也是有些勉強的回答著,吳昕原本說好的是礦場的事,但現在連下口村的那些項目也一起讓她負責了。
不過,還好她能找一個叫黎立的人幫忙,但這任務量也是讓她感到壓力山大,尤其是下口村這里,吳昕辦的那些工廠官府很難通過審批,她也要想辦法去疏通。
就在這時,吳昕的電話響起,他拿出一看是孫志龍,強打精神接通:“孫哥,你終于回來啦!”兩人簡單的聊了兩句后,只聽孫志龍問道:“老板,你還需要保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