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昕聽后點點頭,至少幾千噸的船舶使用是沒問題的。
接著,趙鐵帶著吳昕到了船用柴油發動機那里,一兩百噸小船使用的柴油發動機,負責研發的高祥直接照抄了T-34的V-2柴油發動機設計,只是主要材料從鋁合金變成了鑄鐵,性能稍微有點降低,但不影響使用。
然后就是活塞式螺旋槳發動機了,一共有風冷和液冷兩款。
風冷發動機抄襲的是惠普R-1830雙黃蜂發動機,制造初號機的材料都是按照原來的標準,基本達到了設計要求。
而材料減配后的型號,散熱成了死穴,完全沒有實用價值,只能作為技術儲備。
液冷發動機抄襲的是梅林發動機,按原材料制造的初號機也能達到設計要求。
至于材料減配后的型號,由于液冷的散熱效率高,發動機還能使用,動力輸出基本合格,壽命也較原版下降不多。
但缺點是無法長時間維持高功率運轉,否則會因散熱問題發生故障,而且發動機自身重量也大增,相比初號機增重了將近三分之一。
不過吳昕要造的基本都是木頭飛機,發動機重點就重點吧,末世后能自己造飛機還有啥好說的。
除此之外,負責飛機發動機研發的劉朗,為了練手,在最開始時設計了一臺一戰時的氣冷轉子發動機,性能將就,至少拿來造一造偵查機毫無問題。
發動機研發進程吳昕還是滿意的,至少末世后自給自足基本沒問題。
之后,趙鐵就帶著吳昕就來到了電器實驗室,其設備精度是除了廠里那幾臺進口五軸加工中心外最高的。
為了能夠自己制造無線電器材的相關電子器件,尤其是芯片,實驗室有包括精度在一微米左右的小型光刻機在內的各種精密設備。
當然,也不是買不到精度更高的,只是以目前鐵嶺機械廠的水平只能弄出這種精度的設備了。
沒錯,這些設備都是鐵陵機械廠自己造的。
除了芯片之外,還有元器件以及線路板制造設備,也都是自造的小型生產設備,除了生產效率感人,至少對講機的重要部件都能自己制造了。
當然,這樣的生產水平使得對講機體積普遍偏大,在加上用的是鉛酸電池,對講機快趕上大哥大的體積了,沒辦法,這種電池材料最好弄嘛。
除了體積重量大的缺點外,其性能還可以,覆蓋面積有三公里左右,信號強度也不錯,至少比于二戰時的步話機強了不少。
“產量能有多少?”吳昕手里拿著一個磚頭大小的對講機,對鄭磊問道。
“以目前的生產設備,一天可能也就十幾部吧……”鄭磊有些無奈的說道,不過對于自己能從原材料制造出對講機,他還是很自豪的。
這可是他跟著幾個專家研究學習了一年的成果,就是頭發變得更稀疏了。
而目前他正在進行下一階段的沖刺,那就是造單片機,雖然弄出來也就是個八十年代的水平,但那也是單片機啊。
吳昕聽后倍感欣慰,技術水平雖然差,但作為后備方案算是夠用了,而且單片機也能在末世前看到成品,這算是意外之喜了。
有了單片機,簡易計算機、數控機床都有自制的可能了。
出了電器實驗室,吳昕對今天的收獲很滿意,而趙鐵的一句話更是讓他喜上加喜。
“線膛槍以及子彈生產線也沒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