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基地幸存者一晚的努力,營救計劃在陵川老城里擴散了開來,許多沒有被聯系到的人,也在其他幸存者的聯絡下知道了消息。
當然,這不是這些幸存者有多么善心,而是因為飛行器數量有限,哪個地方的聚集的人越多,被救援的優先等級就越高,如果人數太少就會被放到最后救援。
吳昕這么做是為了提高救援效率,盡量節省燃料。
但獲知這一消息的幸存者們無不到處聯系自己附近的人,并想方設法的將這些人聚集起來,從而導致幸存者越多的地方越能匯集到更多的人,畢竟大家都想第一個脫險。
而得益于老城區密集而低矮的樓房,老城區里的幸存者們紛紛腦洞打開,用各種方法在建筑樓頂之間跳騰翻越,成功規避了大街上密集游蕩的變異體,雖然仍舊有所傷亡,但生還者數量更多。
當然,人群的聚集必然牽扯到延遲變異者,不過幸運的是,一些極端愛寵人士的幸存者還保留了幾只寵物,能應付一下,至于沒有寵物的就只能自己注意了。
然而,不知道通過什么途徑,救援計劃傳到了大江南岸的新城,基地這邊一時間也接到了來自新城的救援請求,但基地也只能給出模棱兩可的答復,也不是不救援,如果到時燃料有剩余,也會考慮救援新城的幸存者。
雖然這個回答讓新城那邊的幸存者有些失望,但他們還是積極行動了起來。
只是新城都是新式住宅小區,想像老城區一樣聚集起來,所付出的代價就非常巨大了,但這依然阻止不了幸存者求生的**。
而就在陵川城里的幸存者們行動起來的同時,吳昕這邊也在和眾人商討救援方案的具體措施。
首先是飛行器,目前看來能用的就只有兩架民用直九以及飛艇了,其它幾架活塞式直升機載重量太低根本不適合救援,而且基地目前只有孫志龍與袁娜兩名直升機駕駛員。
至于飛艇,吳昕只能到時找幾個人進行零時訓練了,還好飛艇的操作難度不大,簡單易學。
另外,為了提高營救效率,飛行器肯定不能頻繁降落,于是有人便提出用繩子吊掛著幸存者脫離危險地帶,然后在安全區的緩沖氣囊上放下幸存者。
這樣一來,不僅能避免飛行器頻繁起降浪費時間,還能一次性運送更多的幸存者。
因為經過計算后,如果用繩子吊掛進行救援,不帶任何雜物,直九直升機能最大起吊二十人,飛艇能最大起吊五十人。
如果是降落后裝載,直九和飛艇的容量根本無法裝下這么多人,而且還有可能因為幸存者搶奪逃離機會發生爭斗,危及飛行器的安全。
不僅如此,如果采用吊掛的方式,按照來往一趟最遠距離計算,直升機只需要二十多分鐘就能完成一次救援,飛艇四十分鐘能完成一次救援。
一天時間就能救出超過兩千名幸存者!
這還是考慮到飛行員需要休息,飛行器需要維護、加注燃料所浪費的時間。
“各位,為了盡可能節省每一趟的救援時間,以及更方便的接納幸存者,我打算將安全區設在這里……”
別墅三樓的電影廳中,吳昕指著熒幕上的地圖講述著,而他指的位置就是陵川江大橋的西岸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