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很明顯,用針之后的吳幼子逐漸從一個文弱書生,慢慢變得身手矯健,眼疾手快,跟著當地的一個武夫學武,進步也相當迅速,武夫常常稱贊吳幼子是那種百年難得一見的武學奇才。
而且吳幼子用針之后還胃口大開,有時甚至能日啖一牛。
一兩年的時間,吳幼子就從一個瘦弱年輕人長成了一個虎背熊腰的壯漢,還天生神力,腳下健步如飛,也實現了自己投筆從戎的愿望,在南明小朝廷的軍隊中得到提拔啟用,混上了一官半職。
在使用銀針的過程中,吳鄉紳也逐漸發現,那些銀針是有使用次數限制的,在用了一定的次數之后,那些銀針就慢慢失去了效果,變成了普通的銀針,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扎在身上不再會有酥麻感。
很快幾年以后,準確的說是吳鄉紳給自己兒子用針八年以后,吳幼子的身體開始出現問題。
最開始是吳幼子的手臂上出現了間歇性的疼痛感,尤其是晚上的時候疼得睡不著,還沒等找到問題所在,這種疼痛感就迅速擴散到吳幼子全身上下,而且他的手腳上也開始出現了一些腫塊。
只是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怪病就奪去了吳幼子的性命。
家中僅余的獨子身亡,這對吳鄉紳來說是相當巨大的打擊,而且他當時已經意識到,自己兒子莫名其妙的死亡,肯定和那些怪異的銀針脫不了干系。
那些銀針,就是他親手給自己兒子扎上去的。
獨子身亡,外加當時清軍南下,南明小朝廷風雨飄搖,漢族正統就如風中殘燭,朝不保夕,這些都讓吳鄉紳心力交瘁,日漸蒼老。
于是在自己生命最后的兩年,心灰意冷的吳鄉紳專心整理寫下了他多年研究那些銀針的心得,并且把那些銀針命名為抽髓煉骨針。因為吳鄉紳認為,那些銀針確實可以起到快速強身健體的功效,但那是以抽髓煉骨為代價得來的,會損人壽元,讓用針者英年早逝。
吳鄉紳當初用天外銀石打造出了四套抽髓煉骨針,有三套用在了吳幼子身上,最后僅剩的一套,連帶他整理的心得,都在吳鄉紳死后作為陪葬品一起下葬了。
多年以后,這些陪葬品不知怎么被挖了出來,抽髓煉骨針就流落到了歐洲這邊,被倫敦唐人街上的一個漢語都不會說的第三代華裔所收藏。后來那華裔家道中落,淪落到要變賣家產,于是對外宣稱,那些銀針是清朝時期專門用來施行害人巫術的巫術銀針。
呂老爺子路經倫敦時,大概是發現了其中的獨特之處,就把它買了回來。最終,呂老爺子在那絲綢制作的銀針袋夾層當中,找到了當年吳鄉紳留下的心得,才知道了這套銀針的獨特之處。
而呂老爺子留給王圣的那張紙上,主要就是當初吳鄉紳留下的心得,只不過是被呂老爺子翻譯了一遍,再加上一些呂老爺子自己的個人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