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布票!
這兩年,大家日子過的不錯,手里有錢,可票券還是城里居民才有。
每次要買點什么,總得找城里人淘換,麻煩不說,也不一定能淘換到,畢竟城里居民也需要買東西不是。
這兩年風調雨順,收成不錯,繳納了糧食,總能剩下不少,賣了錢,修繕了房子,就是給家里添置東西了。
眼看快過年了,沒條件的時候就算了,這有條件的,誰不想穿身新衣裳過年。
自家孩子鬧著要穿新衣,家里老娘老爹看著別人家里淘換到布票做了新衣裳,也眼熱。
新娶的媳婦吵著鬧著要穿新衣,還有一些村民家里,逢年過節的,不得走親戚?
要是走親戚的時候,自家媳婦的姐姐妹妹嫂子妯娌穿著新衣裳,就自家媳婦沒有,那不是顯得自己沒用么。
可布票不好淘換啊,特別是快過年的時候。
這會突然有服裝廠的布料下鄉,村里人當即奔走相告,買不買的,也少不圍過去看熱鬧。
不要布票?
難道是高價布?
帶著疑惑和好奇,沒多久,大卡車前就圍了不少人。
村民們紛紛討論著。
“一匹布三十米,九十尺,賣六十三塊錢,這一尺多少錢呢?”
“怎么感覺好像賣的貴了不少。”
“六十三塊錢除以九十尺,七毛錢一尺,關鍵是不要布票,劃算啦。”
“真劃算啊?”
“那當然了,這是一匹的價錢,不是一尺,還不要布票,都賣家門口來啦,撿著便宜了,我家里孩子多,買個耐臟又耐磨的料子……”
“這樣說來,那寬幅的布賣八十二一匹,一截能做一面單人被面,加一面的話,也能縫上一張雙人被面,一張被面就出來啦。算下來,不到九毛兩分一尺,挺劃算的呀。”
“那是,做被面,就得要紅色的,喜慶,帶著大黃花,多好看啊。”
“我覺得粉色的就挺好看的,姑娘家用著最合適了。”之前閨女去了姥姥家,看了她表姐的被褥,就是粉色的,可喜歡啦。
可她一問,好家伙,這一床新被褥可花了不少布票呢,錢的,家里倒是也有,但是這布票,上哪里淘換這么多啊。
現在可好,居然有布料送上門來賣了,可不是和添上掉餡餅差不多么。
誰都有自己中意的選擇,這樣好的料子,顏色又好看,圖案要方的有方的,要圓的有圓的,要花朵有花朵,就沒人不心動的。
“七十六一匹的厚料子也劃算,一尺不到八毛五,做棉衣太合適啦,又不用布票,太劃算了。”
“花色是真好看啊。”
“這料子真好呢!”
這么多顏色和花色,看的人都眼花了。
農民兄弟,不管識不識字的,只要是算錢,就沒有不會的。
大家稍微算了一下,一看劃算,當即就拔腿往家里跑去,誰身上也不會帶這么多錢,下鄉劃算的布料,得買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