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自己的名字辦銀行卡。”衛家對他奶奶解釋道:“我們老師說了,我們只要年滿10周歲就可以用自己的名字辦,不過需要奶奶陪我一起去。”
“既然是你老師說的,那肯定都是對的,奶奶陪你去沒問題,可是你沒有身份證啊。”奶奶不是對什么都不懂,至少她知道身份證需要年滿18歲成年之后才能辦理。
“我有,我有身份證,看這是我的身份證。”將他今天早上從家里找出來的東西拿給他奶奶看。這是一張第一代身份證,身份證上面的名字寫的清清楚楚就是衛家,除了名字之外上面還有衛家的照片。
身份證號碼只有15位數字,因為這是第一代身份證,所以只有15位,等到第二代身份證發放的時候,身份證上的數字才會變成18位。
不過第二代身份證要到2004年的3月份才開始發行,也只限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等大城市,其他地區則要到2005年的1月1日才會更換第二代身份證。
實際上根據《中華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中華公民一般只有年滿16歲才能申請領取身份證。
但是對于滿十周歲未滿十六周歲的,可以本人持戶口簿去戶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請辦理居民身份證,然后就可以拿著身份證到銀行辦理銀行卡。
不過辦理銀行卡一般都需要監護人在場,沒有監護人不是不能辦銀行卡,但是衛家現在才十二歲,這么小的年紀獨自一人去銀行,估計絕大多數銀行都不會給他辦理。所以衛家才來找他奶奶。
“原來我們家家也有身份證啊。”奶奶驚訝把衛家手中的身份拿過來看了看說道。
“身份證是媽媽幫我辦的!”衛家表面上笑容滿面,實際上心里卻在滴血,他為什么12歲就會有身份證,說出來都是淚。
衛家家里不算富有但也不算窮的底朝天,周圍的親戚大部分也是如此,沒有什么做高官富商的親戚,但是之間的關系都處的不錯。
在這樣的情況下,衛家每年過年的時候都能拿到不菲的壓歲錢。
他年紀還小的時候,壓歲錢都是他父母幫忙代收的,但是等他6歲開始,稍微懂點事情之后,壓歲錢就都到了他的手里,每年大概都有個小一千左右,這些錢都被他好好的存了起來。
如果這些壓歲錢他能夠存下來的話,到現在幾年過去,怎么也有個四五千塊錢了,如果有這么多錢,衛家的啟動資金也不用這么麻煩了,四五千塊錢已經能做很多事情了,可惜的是這些壓歲錢最后他都沒有能夠存下來。
沒有存下來的原因倒并不是因為衛家將這些錢花掉了,而是每年春節沒有結束,他手里面的壓歲錢就會被自己的老媽用各種方法“騙走”。
印象最深的有兩次。
某年春節過完后,衛家老媽用一種很沉痛的語氣對著衛家說道:“家家,你奶奶的姑姑的兒子的表姐的女兒的舅舅住院了,明天爸爸媽媽要去看望他,但是爸爸媽媽身上沒有錢了,你能不能把你的壓歲錢‘借’給媽媽,媽媽先去買點營養品給病人,等媽媽有錢了就還給你壓歲錢,好嗎。”
天真無邪的衛家還有什么選擇?當然是點了點頭說道:“好的媽媽。”
然后……然后他就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這筆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