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科技!”衛家此時稚嫩的臉龐上卻是一臉嚴肅:“鄧偉人都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不斷推動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才能使得社會進步。”
“所以如果滬市真的想要重新開辟一條道路,設立一個中心的話,無疑只有科學技術才能支撐得起滬市的框架,吸引全國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都匯集到滬市來,使得滬市真正成為國內獨一檔的國際超一線大城市,而不用和其他三座城市分享一線城市的美名!”
楊正鴻的眼神隨著衛家的話語越來越亮,他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這是他未來真正鯉魚躍龍門的契機。
不要看他一路走來似乎順風順水,實際上他是一直如屢薄冰,政治上隨便一點問題都有可能出現重大失誤和嚴重后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不得不一直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
去年從市政府的副秘書長被提升到了副市長,他的壓力徒增,幾乎一天到晚都撲在了工作上,就連自己夫人出事被衛家救了都無法脫身感謝,直到今天才有時間。
隨著他地位越來越高,政治嗅覺越來越敏銳,他發現自己有著無形的天花板存在。
這個天花板是出身、經歷、專業、能力乃至是否有貴人扶持都有緊密相連的,如果沒有特別的契機,他可能最好的結果就是入常,然后干一段時間退居二線。
不過現在衛家突然提出的建議讓他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沖破天花板的可能,不過這只是一個思路,還需要很多準備工作甚至爭論才有可能形成進入市政會議的議題,但至少是一個希望。
楊正鴻思緒翻騰間問道:“滬市連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四大中心都還沒有完全實現,又增加一個科技中心,會被人詬病,不妥不妥。”
這是他的處事方式,未算勝先算敗,做任何事情先考慮最壞的結果是什么,然后在考慮最好的結果是什么,這種性格有好有壞,到放在此時卻不太合適。
衛家處心積慮找到了和楊正鴻聊天的話題,加上確認對方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又怎么會輕易的讓對方結束這次談話,顧不得在場還有其他人,他直接說道:
“楊叔叔,科技和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并不沖突,以經濟和金融為例,誰能在20年前想到現在的銀行都能實現網上轉賬網上支付?”
“說不定在不遠的將來,還會出現純粹的數字化貨幣乃至網上銀行,理財、貸款、金融全都在網上完成。”
“這樣的話銀行干什么去,社會不會亂套嗎?”劉志奎喃喃低語道。
“為什么會亂套?”衛家攤了攤手:“貨幣數字化乃至網上銀行的出現都只是時間問題,政府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它出現之前就定下規則,將所有的問題都控制起來,這樣就不會有任何麻煩了,反而方便了群眾改變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