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開始上奏一些國家大事,由陛下決斷。
楊霜起初還很恭敬,目不斜視,時間一長就倍感無聊,索性分析分析滿朝文武的陣營。
首先是議事堂。
這是皇帝選拔三高官官組建的大隋朝最高級別的議事機構,里面都是當朝重臣,主要官員包括中書令翰墨橋、門下侍中張雪秋、門下侍郎左北斗、尚書令月夕山、禮部尚書兼參知政事周澤林。
這五人具有宰相之權,所以他們五人對新太子的選定具有較大影響,肯定會影響陛下的決斷。
只不過現在看來,這五人作壁上觀,沒有任何明確支持哪位太子。楊霜因為明國公的關系,和門下侍郎關系不錯。但其他四人交集較淺。
除了他們,再往下就是各衛的大將軍,他們手握兵權,也有很強的話語權。以前的楊霜太老實,不敢接觸武官,所以十六衛大將軍中,竟然沒有一個心腹。
再往下,就是六部、御史臺、大理寺以及太常寺、光祿寺等九卿,以及各部官衙長官。
梳理了一遍后,楊霜悲哀地發現,他當初能做太子,只是因為他是嫡長子,是生的早,生得好。
如果是公平競爭,憑他的人脈關系,很難奪下太子之位。
甚至于,楊霜到現在為止,都不知道其他皇子到底拉攏了哪些人。
所以想要重新做上太子之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楊霜還需要慢慢謀劃。雖說取悅陛下才是關鍵,但百丈高樓需要強大的地基,文武大臣便是依仗。
就在楊霜心神起伏時,早朝議事進行到了尾聲,而楊簡終于把話題扯到了幾位皇子上。
只聽楊簡說道:“諸位愛卿,幾位皇子,朕這段時間倍感辛勞,可能是老了,空有雄心張志,卻有心無力。前些年,因為天災地禍,讓大隋的國力虛弱了許久,這二三年來,國家才開始繁華,國家穩定,百姓得以安康。所以大隋的天下,需要諸位愛卿和皇子,一同替朕分擔。”
頓了頓,楊簡的目光鎖定在了七位皇子身上,鄭重道:“你們七人都已經開府,身為皇子,更該為大隋朝的昌盛而奮斗,而不是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想著如何坐上東宮之位。”
“這段時間,很多愛卿都上書朕,希望朕為了國運穩固,早立太子。為何朕遲遲沒有行動?是因為在朕看來,你們之中沒有一個人有能力坐穩東宮。”
“但國不可一日無儲君,所以東宮之位不能久拖,這樣吧,朕給你們安排個差事,讓朕看看你們的能力。”
文武官員聞之,面面相覷。
陛下這是要做什么?
幾位皇子也很詫異。
秦王楊俊率先出列,恭敬道:“父皇,兒臣必當鞠躬盡瘁,完成父皇安排的差事!”
“兒臣附議!”越王楊秀和漢王楊諒毫不示弱。
楊勇、楊廣和年紀最小的楊超也連忙出列。
楊簡點了點頭,目光卻看向了老老實實站著的楊霜,冷不丁問道:“明王,朕說的你們,也包括了你,你在打瞌睡嗎?”
楊霜老老實實出列,道:“回稟父皇,兒臣德行欠缺,恐怕辦不好父皇安排的差事。”
“你的機會和他們一樣,既然知道自己德行欠缺,親近了小人,那更該努力。”楊簡喝道。
楊霜要的就是他這句話,所以回道:“兒臣明白。”
楊簡點了點頭,隨即說出了他的安排:“如今國庫空虛,朕給你們安排的差事,就是通過你們的手段,為國庫帶來可觀的收入。當然了,有什么好主意,涉及到什么層面,都可以上書議事堂,只要是好計劃,朕會特批。時間暫定為半年吧,明年春暖花開的初夏之際,朕希望看到你們的成果。”
“今日早朝就到這里,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