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領兵大將方面,讓文王曹丕擔任大將軍,畢竟大隋太子楊霜是大將軍。具體領兵的,有張遼、徐晃、曹洪、曹仁、張郃。謀士方面,讓郭嘉和李典跟隨。
可以說,這次為了應對大隋的進攻,曹操做好了萬全準備。
......
大隋京都。
隨著伐魏的命令下達,整個大隋徹底動了起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戶部的各主要官倉開始調撥糧草,先行運往揚州。
各地的鷹揚府開始集結兵力,京畿之地附近的先在京都外集合,十天就整頓了十萬大軍。
此次攻打魏國,楊霜為總指揮,史萬歲領行軍大總管,韓擒虎、楊林、來護兒為領兵將軍,平波侯李海洋也會聽從安排。
而后,楊霜辭別了隋皇和家中妻兒,祭天后出征。
沿途中,會有鷹揚府的兵力不斷回合。
此次大軍耗費了二十天的時間,三月下旬來到了揚州。
來護兒任揚州總管,在他接到伐魏的旨意后,便開始做準備了。
首先是戰船,調動了二百多艘大型樓船,還有數百艘飛廬和艨艟,幾乎把大隋在南部沿江的大部分戰船都調派而來,可以支持大軍橫渡長江,并且來往運輸器械、戰馬。
張須陀負責火藥基地的工作,這段時間,他可沒有閑著,盯著火藥和各種火器的制作,就是為了等待這一天。
楊霜來到揚州后,并沒有直接渡江進攻,而是在江邊安營扎寨,然后派來護兒打探魏軍的情況。
很快,來護兒派出的斥候就查探清楚了。
魏軍并沒有在江面設防,似乎是懼怕大隋的神秘兵器。他們選擇借助地理優勢。
隋軍從揚州進攻,上岸后首當其中的就是潤州城。
所以魏軍在潤州城內安置了大規模兵力,這是魏國的第一道防線。
如果隋軍不攻潤州,選擇往東往西繞行,魏國又在句容、丹陽、江寧等地安排了兵馬駐守。這是第二道防線。
而且這些地方的兵馬機動性很強,可以來回調動。
此時郭嘉和張遼、徐晃,就在潤州城。
“奉孝,你斷定隋軍會攻打潤州城?”張遼忍不住問道。
郭嘉點了點頭,道:“隋軍上岸后,要么分散大軍,兵分幾路。要么大軍橫推,選擇一路進攻。這兩種方案各有利弊。如果讓我來選,不會選擇兵分幾路,因為那樣很危險,會被逐一擊破。上年我們出兵攻隋,為什么目標是廬州城和揚州城?就是為了先站穩腳跟。隋軍也是一樣。這里是我們的地盤,我們占據地勢和人和,隋軍不敢兵分幾路,必須要奪下一城,這樣進可攻,退可守。所以潤州城首當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