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伊,你要去哪里啊?”
“送孩子去上學。”
“上學?可是北大?”
“是啊!”
“你家孩子真聰明,能考上北大,我家孩子就不行了,只能在家養牛。”
“養牛也好啊!最近養牛很賺錢的。”
“還是不如上北大好。”
“哈哈!好了,我要送孩子去北大了,晚些可就要遲到了,校長可是很嚴厲的。”
“那好,你好走!不送!”
……
像這樣的對話,現在在北地很常見。
為什么呢!
因為蘇格最近又開了一間學校,嚴格說是技校,就在塞北這里,名字呢!就叫“北地青少年技術大學堂”,簡稱北大!
當然了,蓋學校可不比蓋房子,蓋學校得有禮部那班老家伙蓋章同意,為此蘇格又損失了一大筆錢。
然后那些老家伙收完錢后還嘰嘰歪歪,說什么不能傳授圣賢經典,只能教授技藝術學。
說白了就是不能搞儒學教化那一套,生怕泥腿子們學會儒家的先進姿勢后,跑去跟他們這些士族們搶飯碗。
蘇格就差直接吐那群老家伙一臉口水,特么誰要教那玩意,老子培養一批擁有先進工業技術水平的高級人才不香嗎?
老子就算搞個藍翔或者新東方出來,都比你們那些除了做官什么都不會的渣渣強。
這年頭,邊遠地區的人民連吃飽飯都是問題,誰特么有功夫和你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的,你丫自己留著用吧!
學校蓋好后,蘇格就開始琢磨,技校生源大多來自草原兄弟們的孩子,那這個識字率可就讓人蛋疼了。
為了普及和提高學生們的識字率,蘇格決定,把那二十六個神秘符號搞出來,然后整出拼音。
大唐倒不是沒有教人認字的辦法,韻書嘛!不過這玩意真沒有拼音實用。
再有一個,以后學習數理化的時候,不也得用到這些神秘符號,所以!先普及起來也不是不好。
然后就是課程編撰,蘇格的小目標是,十歲以前你要不能把一元一次方給我掌握了,你丫就給老子滾去搬磚去。
至于大目標,十幾二十年后能有一批擁有高中生水平,或者中專生水平的人才就不錯了。
而大學水平!
呵呵……
除非有個別天才爆發。
作為北大校長,蘇格最近也是挺苦惱的。
在大唐轄區范圍內的北地草原適齡兒童數量少說也有三四萬,還是只算那些在他和阿史那思摩手底下討生活的員工們家屬。
這要把所有草原兄弟都算上,那不得把他搞破財了。
光是印刷教科書就是一筆大費用,更別說師資力量和食宿問題。
所以蘇格采用了前期統一教學一段時間的方法,然后通過考試,篩選一批,聰明的留下,不夠聰明的,那就對不起了,出門左轉有搬磚業務可以選擇,要不回家養牛也行。
優勝劣汰,自古如此。
蘇格堅信,只要堅持下去,早晚他能建立起一個偉大的工業帝國。
只有工業帝國的實現,才能帶領整個天朝人民征服地球。
畢竟,相對整個地球而言,大唐還是太小了。
不過飯得一口一口的吃,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反正他有長久的壽命,用個一二百年時間,就不信打造不出一個偉大的工業帝國。
咱先定一個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