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楊老頭悠悠的說了一句。
“老夫既得了你的好處,也不好不出力,依老夫之見,煉鐵之地還是放在平州薊州兩地較好。
老夫年輕時曾游歷過兩地,無論碳火、磚石,還是水源,平、薊二州皆一應俱全。
且平、薊一帶水道寬闊平緩,三水匯聚渤海,可得海運之便。”
蘇格兩眼放光,暗道這老頭果然是個人才,這地界確實不錯。
既有煤礦又有石礦,還臨海,可以搞海運。
將來搞來料加工也是一個好地段,只要在渤海海口處修建個碼頭,沿著海岸線直接就可以南下了。
而且再往邊上一點還有東北豐富的木材資源,簡直就是理想型的搞煤鋼工業體好地段啊!
所以蘇格直接就拍板,“那就依楊公所言,就在平、薊二州之間。”
蘇格說是要煉鐵,其實終極目標還是煉鋼。
大唐不是沒有煉鋼之法,只是水平有限,處于原始狀態,充其量也就是初步解決了幾種熱處理方法而已。
這種方法叫灌鋼法,但饒是水平有限,大唐中原地區的煉鐵煉鋼水平依舊秒殺周邊地區大小土鱉。
可不管怎么說,在蘇格看來,這個時代的冶煉鑄造技術,終究是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突破。
而做為一只擁有先進姿勢的穿越狗,蘇格覺得自己有義務站出來為大唐做出一點貢獻。
當然了,如果能做貢獻的同時,順便刷點貢獻點,再賺點小錢錢,那就再好不過了。
其實一開始,蘇格是打算把煉鋼大業放在河套地區的。
一則這里是長期合作伙伴阿史那思摩的主場,以他和阿史那思摩之間關系,怎么折騰都行。
二則河套的煤炭質量是最好的,而且鐵礦分布也均勻,水力資源也沒問題,畢竟黃河就擺在那。
三則,蘇格之前在那里搞過建設,有基礎設施在那里,搞起來也不難。
但唯一一個讓蘇格受不了的,就是這物流難度,真他釀的折磨人。
在渤海海口修個碼頭,無論南下還是北上,都輕松沒壓力。
但你要在河套搞物流,呵呵……
當然,最終決定蘇格換基地的原因,還是因為高句麗。
李世民打高句麗這個事是勢在必行的,誰也阻止不了,除非哪天昊天爸爸一個不爽,執意要提前帶李世民去陪他斗地主,那就另當別論了。
反正在李世民不出意外,沒有提前駕崩的前提下,高句麗是打定了。
那么到時蘇格的煤鋼基地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在李世民打高句麗打的正嗨的時候,蘇格一口氣提供個幾十萬把兵器,刷的一下弄出一百多萬支箭出來,就問李世民你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要是覺得不夠刺激,老子給你加個零,一千萬支箭都沒問題。
然后船只載著兵器沿著海岸線北上,幾天之內就能把兵器送到李世民手上。
到時要是還干不死高句麗,那李二你丫直接死球在那里得了。
定了煉鐵章程后,蘇格覺得有必要去一趟長安。
為什么?
因為那蔡旭昆、蕭戰和丁珍那三個工部土鱉,特么把大明宮的修建工程給搞砸了。
李淵很表示很生氣,作為一只活著的太上皇,李淵生氣的后果可是很嚴重的。
不管李世民究竟還有幾分父子之情,總之場面上的戲還是要演一下的。
所以李世民說了,國師,趕緊回來幫朕收拾一下爛攤子吧,算朕求你了。
蘇格沒辦法,只能乖乖滾回長安,順便給李老板作一下工作匯報。
畢竟,大煉鋼這么大的事,不跟李世民打一下招呼,李世民分分鐘會以為他想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