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楊廣“尸解升仙”,飛劍殺敵的消息傳播開來,十萬驍果禁軍,還有多少人會繼續追隨他們?
楊廣看起來是飛走了,可誰知道他藏哪兒貓著?
不怕天上射來一口飛劍,一劍穿心嗎?
除了極少數的本閥門生、心腹鐵桿,其他禁軍絕對都要“反正”,重歸大隋朝廷麾下。
屆時不管誰繼位,普通軍士或許不會論罪,但絕對要對他宇文化及展開清算。
群臣恨他入骨,軍權又已不穩,他根不可能有絲毫勝算。
眼下的唯一的出路,就只是趁大多數人還沒有回過神來,趁楊廣“尸解升仙”的消息還沒有傳揚開去,趕緊抓住一點籌碼,遠遠離開江都,脫離朝廷視線,如此方能覓得一線生機。
當然,還必須留個替罪羊,吸引朝廷的注意,替他扛過朝廷第一波雷霆萬鈞的清算。
一念至此,宇文化及斜睨了側后的司馬德戡一眼,心里有了計較……
宴會現場。
隨著宇文化及離去,宴場又開始混亂起來。
不過倒沒有廝殺,只是開始了爭吵。
眾王公大臣有說要趕緊立下新君的,有堅持陛下只是暫時離開,遲早還會回來,另立新君就是謀反篡位的,也有提議擱置爭議,先討論如何處置驍果禁軍、宇文化及的。
總之眾王公大臣分成數個陣營,各執己見,爭執不下,將這兀自橫陳著尸體、遍淌著鮮血的宴會現場,攪得如菜場一般哄鬧紛亂。
見這場眼看就要釀成大禍的兵變,竟以如此戲劇性的方式收尾,倪昆亦覺大開眼界,同時興致差不多也盡了,遂招呼祝玉妍等人一聲,就要往宮外行去。
寇仲、徐子陵本待隨他離去,內史侍郎虞世基忽然上前攔住二人,對二人拱手一揖,肅然道:
“兩位英雄請了。方才兩位少年英雄不畏宇文化及兇蠻強橫,敢于萬馬齊喑之時,當面直斥宇文之非,這份忠直豪勇,虞某佩服之至!不知二位出身哪家?現任何職?”
寇仲摸了摸后腦勺:“呃,我們都是揚州本地人士,只是平民百姓……”
虞世基贊道:“兩位平民出身,尚能明辨是非、不畏強權,比那些出身高門大姓,在宇文面前卻唯唯不發一語,任他顛倒黑白的無能之輩強了不知多少!
“本官也曾修煉武藝,雖身手一般,但自問眼力尚可。吾觀兩位少年英雄,氣宇軒昂、神光內含,想必有著極深湛的武藝。
“如今禁軍謀逆,獨孤將軍等忠良大將無辜遇害,軍中將位多有缺額。值此危難之際,不知二位英雄可愿入驍果領軍?
“本官可以保證,至少能給二位英雄爭來五品將職!”
寇仲聞言,怦然心動,卻又有些猶豫:“可是,我們只是平民……”
虞世基微笑道:“驍果軍本來就是關中良家子,軍卒大都是平民出身。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身,二位今日當面直斥宇文化及,忠良秉性、英雄氣慨有目共睹,入軍為將絕無問題。”
徐子陵猶豫道:“可是我們……”
虞世基嘆道:“宇文造反,禁軍不穩,倘若戰火燃起,這偌大江都,恐要淪為戰場,屆時不知多少坊市要化為瓦礫殘垣,亦不知多少百姓要無辜受難,死于戰火。
“兩位既是揚州本地人,難道忍心眼睜睜看著家鄉陷入戰火?看著父老故朋死于兵災?還請兩位為揚州父老出一把力,盡力協助本官,幫揚州免去一場兵災戰火之劫……”
說著對著寇徐二人一揖到地。
見他如此誠懇,竟以內舍侍郎這等四品大員、皇帝近臣的身份,對他兩個白身百姓行此大禮,盡管此人在民間頗有“奸臣”之名,名聲相當不堪,可寇徐還是不禁為之動容。
即使一心只想修行,對官場渾無半點興趣的徐子陵,亦因虞世基一番“為家鄉免去兵災戰火之劫”的說辭動搖起來。
兩人對視一眼,寇仲用力點了點頭,徐子陵見狀,也遲疑著跟著一點頭。
當下兩人對著虞世基拱手一揖:
“虞侍郎,我二人愿入驍果,領軍平亂!”
虞世基頓時大喜,一手一個,牽住兩人的手,含笑說道:
“有兩位少年英雄相助,本官更有把握,令揚州本安渡過這一場兵變之劫了!”
倪昆冷眼旁觀一陣,見寇徐被那虞世基三言兩語忽悠過去,也沒多說什么,只對二人點了點頭,道一句:
“三日之后,酒樓之中,歸還秘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