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各方勢力忙于內亂,本來應該處于風暴中心的乾坤門大營,卻意外的平靜,暫時還沒人找上門來。
把守大谷關的那個綠袍武將,一口咬定沒有見到小皇帝,以至董卓和袁隗之間產生了誤會,都以為小皇帝落在對方手里,而且暗中藏了起來。
鮑信的部將于禁,倒是提供了一條可疑的線索,可是洛陽內外亂成一鍋粥,各種謠言滿天飛,于禁人微言輕,并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除了董卓之外,幾乎沒人知道,或者說沒人相信曹軍的存在。
事實上董卓也是知之不詳,他對曹軍的來歷雖然有各種猜測,但是打死也想不到,曹仁的五萬大軍,都是穿越而來的異時空入侵者。
盲點!
曹仁的五萬大軍,處在認知范圍以外的盲點。
如果沒有親眼見過乾坤門,沒有親身到乾坤門對面走一遭,沒人會相信這種荒誕不經的傳言,就算磨破嘴唇的對他解釋,也無法想象乾坤門究竟是什么東西。
董卓、袁隗和何太后之流都是身居高位的老人,固執而保守,就以董卓來說,他雖然和曹軍打了一仗,仍然把他們當成袁隗或者何太后招來的援兵,哪怕曹軍俘虜親口承認來自另外一個時空,也被當做妖言惑眾的瘋子。
這樣一來,雖然種種蛛絲馬跡都指向乾坤門,卻被當權的大人物有意無意的忽略了,洛陽內外的各方勢力,仍在忙于互相猜疑,勾心斗角。
曹仁趁機修營筑寨,構建防線,在坐山觀虎斗的同時,還派出大量細作潛入洛陽,煽風點火,忙得不亦樂乎,洛陽城中謠言滿天飛,也有曹軍細作的一半功勞。
先把水攪渾,然后渾水摸魚!
這是曹丞相親自定下的方針。
接到曹仁和趙儼的報告,曹丞相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曹軍得到兩個小皇帝后,只要付出很小的代價,就能掌握這個乾坤的主動權,再不用大動干戈。
中平六年的三國位面,關東諸侯羽翼未豐。
袁紹、曹操之流還在洛陽當差。
呂布、劉備等人也沒有建立自己的勢力。
真正能夠對曹軍構成威脅的,只有董卓、皇甫嵩麾下的西涼邊軍,以及丁原麾下的并州邊軍。
董卓和丁原互相火并,對曹軍來說是最好的結果,等到他們打到兩敗俱傷,再把小皇帝劉辨推到前臺,平定天下不要太簡單。
在這之前,曹軍的主要任務就是守住乾坤門,守住兩個小皇帝的秘密。
董卓、丁原和袁隗也不是傻子,時間長了,他們終歸會醒悟,對曹軍產生懷疑,曹仁要做的,就是盡量延緩這個過程,如果對方找上門來,堅決予以迎頭痛擊。
洛陽的內亂,仍在持續發酵,比曹丞相的預想更加復雜。
小皇帝長時間失蹤,有人就動起了另立新君的心思,董卓軍和丁原軍在洛陽城外大打出手,朝廷岌岌可危,王允、盧植、朱儁等等一干重臣都認為,只有盡快冊立新君,才能平息這場大亂。
他們提出倡議,號召董卓和丁原兩家停戰,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坐下來談,大家一起推選新的皇帝。
董卓、袁隗等人本來就有冊立新君的打算,當然雙手贊同。
丁原、橋瑁等人也覺得國不可一日無君,隨大流投了贊成票。
真正激烈反對的,只有何太后和何進的一些鐵桿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