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東的八百里加急戰報送至京城,讓原本一片祥和的朝堂開始緊張起來了,當初閭州大戰的慘烈即便是這些遠在京城的從未親眼目睹過的大臣想起來也是心有余悸,如今,蠻族再次集結大軍而來,錦東能擋得住嗎?這兩年,燕王殿下日夜練兵,能擋得住嗎?已經好幾年沒來的蠻族怎么突然間來了?是不是燕王做了什么激怒了蠻族?燕王殿下對蠻族宣戰,只是為了守護大殷的東面疆土嗎?
朝堂便是這樣,總會有那么一些人或出于心思過于縝密或出于何種目的,而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更不要說,燕王要做的不單單是抵御蠻族,而是要趁著這個機會一舉殲滅蠻族十三部落!
這可不是件小事!
現在連能不能擋得住蠻族的進犯還兩說,燕王便心大的想要一舉殲滅蠻族,這是要做什么?好聽些是為了報當年閭州屠戮之仇,難聽些便是用大殷將士的命來為他建立不世之功!
蠻族盤踞在太白山以東數百年了,哪怕朝代更迭都未能將他們熬死,便是太祖皇帝那樣的英武人物都只能建立防線,將他們擋在太白山之外!
現在,一個毛頭小子,一個基本沒上過戰場的毛頭小子,居然說要殲滅蠻族!
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更不要說燕王那一份又一份要糧草要物資的折子了,一點也沒客氣簡直是將國庫當做了他自己的私庫了,若真的按照他所要的給,那便是要將好不容易才寬裕下來的國庫掏空!
戶部尚書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要錢沒有要命趕緊來取的樣子,原本錦東這幾年就沒有給朝廷繳納一個銅板的賦稅,如今,還要反過來要錢?做夢都沒這么早!
兵部尚書也反對,別說沒錢,就算有錢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籌集這般多的物資,南邊好不容易才安寧下來,賦稅根本就還沒恢復,哪里來的這么多糧草物資可以送去錦東?
武將這邊倒是有人支持,甚至有人請旨帶兵支援錦東。
文臣基本都是反對,在他們心里,抵御住蠻族已然是很好了,豈能為了燕王一己之私而讓大殷的將士枉送性命?把蠻族狠狠地打怕了,讓他們不敢再來不就好了?何須殲滅?開疆拓土是為了得到肥沃的土地,可蠻族那犄角格拉寸草不生的爛地方,根本不值得大殷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去奪取!
永樂皇帝新組建的內閣之中,七個內閣大臣,其中五個也是反對。
永樂皇帝卻始終沒有表態,任由著朝堂上每日為這事吵的跟鬧市一樣,他自巋然不動地端坐皇位,實在吵的有些不像話了,這才發話說兩句,但還是沒有表態。
眾臣也摸不準皇帝陛下的意思。
而這些,于錦東而言雖然關系密切,但也算是在預料之中了,殷承祉也并不寄希望于皇帝真的能舉全國之力助他,但要對蠻族動手,便絕不可能越過皇帝去!后續的物資保障,朝廷必須出面!錦東自有的軍需供應渠道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泄露!
“皇帝若是不準,殿下打算如何?”
前線布防已然落定,張華等一眾將領返回主營,籌劃下一步的反攻。
劉群山當著所有人的面問了這話,便是不給燕王面子,也沒有給他退路了,雖說有些僭越,但也的確問出了眾人心中所擔憂的。
若無朝廷支持,他們深入蠻族境內,兇多吉少!
“本王可確保后續軍需供應!”殷承祉掃視著眾人,“諸位將軍只需用兵即可!”
張華心中一沉,若朝廷不支持……“殿下……”
“兩年了!”殷承祉沒給他說下去的機會,沉聲喝道:“為了今日我們已然磨了兩年的刀了!無論面臨任何困難,本王都絕不會退縮!更何況,殲滅蠻族對大殷江山千秋萬代至關重要,陛下豈會有不準之理?!”
“滅蠻族,報血仇!”不待其余人反應,劉群山便先一步喝道。
而隨著他一聲高喝,其余人也紛紛響應。
氣勢如虹。
營帳內的戰事推演以及戰術商討一直持續了三天三夜,有人領命離開,亦有人回來復命,而在這三日期間,前線已經打了好幾場了,無一例外都是大殷勝。
一封一封的捷報送至京城。
而他們所需要的,卻始終沒有回應。
殷承祉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了,如今先遣部隊已然調動完畢,只等一聲令下便可直入蠻族腹地,大殷近百年來的第一次正面反攻即將開打,無論如何都絕不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