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國公也沒與她爭辯下去,“太后說的是。”
“你念著崔氏為平家生兒育女本宮能理解。”懿和太后也緩和了語氣,“可真走到兵戎相見的那一步,崔氏會向著誰還兩說!方氏那賤人能毒殺親夫,崔氏便不能?”說完又軟了些語氣,“本宮也不是要你現在就做什么,只是暫且將人看管起來,免得她做出一些傷害明州的事情來,等真的到了那一步了,也不是真的要她的命,畢竟她的命可值錢了,到那時候,我們便拿她與燕王談判,我們也不要整個江山,原本是我們的還是我們的就夠了!”
信國公簡單地應了一聲是,不是真的贊同,而是不愿浪費口舌罷了,原本屬于他們的繼續是他們的就夠了?怎么可能?明州以南土地肥沃,氣候溫和,乃整個大殷最不可能放棄的福地,燕王連錦東那犄角格拉都護的那般死,連遠東那蠻族舊地都認真治理,如何會放棄南邊的肥沃土地?再說了,既然起來爭奪之意,豈會半途而廢?兄弟之情?兄妹之誼?這些在江山權柄面前,算得了什么?再說,若他們真殺了崔氏,被口誅筆伐的還是他們!女子嫁了便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唯有那些心術不正卑鄙齷齪的才會利用自家的媳婦來謀取利益!
太后,她想的太簡單了!
可又能如何了?
信國公也無能為力了,若齊王能好起來,或許還能博一搏,可齊王這樣子怕是真的不成了!明州一旦失去了齊王,如何還能與燕王相爭?
憑他們信國公府嗎?
來家還能奪了殷家的江山?
明州,氣數已盡了。
或者,從來就沒有過氣數!
天命終究不在齊王身上!
永樂二十二年冬,朝廷軍隊節節敗退,錦東大軍長驅直入,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便將大半疆域攬入旗下了,而燕王殿下之所以這般順利,除了錦東軍驍勇善戰之外,更多的還是出自人心。
皇帝這些年所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得人心的,更別說之前的十幾年,他縱容丞相府權傾朝野,哪怕最后還是他親手給收拾了,這十幾年來丞相府及其黨羽所做的一切惡事,全都算在了皇帝身上!還有那心狠手辣趕盡殺絕的手段,更是讓大家膽寒,這份膽寒不僅僅是在文臣之中,更是蔓延到了軍中。
還有便是皇帝沒有子嗣,還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不對勁的沒有!
當年皇帝不能生的事情在和齊王的交戰的時候又給翻出來了,既然能將丞相府一網打盡,怎么就給皇貴妃有機會對一眾皇子皇女下手?分明是故意的!為什么故意?除了那些皇子皇女全都是野種之外,還能因為什么?
虎毒不食子啊,若真是皇帝自己的孩子,哪里舍得下手?
一個一而再再而三地給自己戴綠帽子,還禍害了那么多的好人家的女兒,更是殘殺那些無辜的孩子,這樣的皇帝,誰能安心效忠?
這樣的皇帝,不就是一個笑話嗎?
當然,燕王之所以能如此順利,更因為先帝的一封遺詔!
先帝留有遺詔一事在當初聶榮背叛皇帝投到了燕王麾下便已經有所傳聞了,但皇帝沒澄清,燕王也沒承認,也便不了了之了,而如今,錦東正式對外公布這事,自然掀起了軒然大波了,聶家唯一活著的男丁聶之涯站出來說這便是當年他祖父與燕王合作對抗蠻族的原因,哪怕皇帝對聶家不義,但他祖父也沒有對朝廷不忠,只是他效忠的是真正的天子罷了!
其后,更有傳出皇帝弒君奪位的消息!
人心向背,皇帝明顯落了下風了。
燕王再進取一些,哪里還能不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