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飛雪等人前往佛門的路上。
“三藏法師可知道通天門與無量教?”
楊飛雪想起了當年自己遇到的魔修,那些人中有的似乎與佛門有些關系。
三藏點頭道:“小僧自然是知道的。”
“他們似乎出自佛門?”
“不錯,他們原先皆是佛門弟子。”
三藏想起了一些往事,他道:“只不過他們在修道的途中,卻是走了偏路,與佛門走了不同路。”
楊飛雪對通天門了解的并不多,但無量教的所作所為她卻是印象深刻。
“無量教的魔修我見過不少。”
三藏嘆息道:“他們固執己見地追求極樂凈土,認為世間值得一渡的是涉世未深的孩童,可渡的方式卻是取他們的性命。”
楊飛雪想起了不愉快的事情,她淡聲道:“恕我直言,我從不認為有所謂的極樂凈土。”
三藏笑道:“楊道友所說的極樂凈土自然是不存在的。”
聞言,楊飛雪也是不禁看向他,道:“請三藏法師指教。”
三藏看向了夜晚的皎月,他道:“無量教的那些人不懂,他們將極樂凈土當成是一座無憂無慮的樂園,洗盡身上業果便可往生極樂。”
楊飛雪一直認為這所謂的極樂凈土乃是佛門構筑出的理想世界,不過看對方這意思,似乎和她所想的并不一樣。
于是,楊飛雪好奇問道:“那何為極樂凈土?”
后方本來正在嬉鬧的弟子們也是湊了上來,想要聽聽這個回答。
三藏雙手合十,笑道:“心念通達即是極樂,在這之上若有歸處,那便是凈土。”
“聽起來不是很難啊。”
關泊元下意識地開口。
楊飛雪聽了之后則是若有所思,她隨后問道:“可有先賢達到過?”
三藏笑道:“自然是有的,而且不少。”
“我可知曉其中某位?”楊飛雪有些好奇。
三藏微微頷首,道:“化為達摩山的那位古佛正是,古佛心念通達,聽雨觀潮也自得其樂,天地山河為床被,哪里皆是歸處。”
聞言,楊飛雪心中也有所悟,她不禁一笑。
“聽起來難,卻也不難,雖不簡單,但人人可得,這便是佛門的普度眾生吧。”
三藏也微笑道:“確實不是多么高深的境界,但它很好。”
楊飛雪贊同道:“確實很好。”
只是有欲而歡,算不得極樂凈土。
人生在世自得其樂并不難,可要真正通達卻并非人人可得,這是非一般的心境。
楊飛雪說道:“智者或許會有所追求,但常人若不歷悲痛之事,自然也就走不到追求極樂的地步。”
“楊道友說的有理。”
三藏并未反駁,他道:“尋極樂者大多都已沒了歸處,或是有家不歸有苦在心中,能尋得歸處,方才有凈土可言。”
身后三位弟子聽的迷迷糊糊。
最后陳陽放棄了思考,他笑道:“雖然聽不太懂,但我之歸處即是師門,行于當下并有所追求便是我之樂。”
“小道友如此知足常樂是好事。”三藏笑著贊許。
泰明拍了拍一旁的熊四,哈哈笑道:“熊四的樂趣莫過于睡了。”
一行人歡聲笑語,不久后抵達了須彌界靈山。
靈山,須彌佛門所在的仙山。
陳陽望向不遠處的那座宏偉大山,那靈山之上似有艷陽似的金光閃爍,神圣非常,令人望而生畏。
“那便是靈山。”
或許單論山的塊頭不如自家衡玄山,但此山同樣顯得不凡,衡玄山是本身便不凡,而這靈山卻是因為那股氛圍而顯得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