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得看校長愿不愿給機會。
假如在接下來的戰斗中,發現他們變成倭人將領
心態只能用百感交集來形容。
其中,以同情居多。
然而
陸離的擔心顯然多余。
杜泉、周天,以及杜克記掛的潘明,三人都在漢城,于提督麻貴麾下聽令。
而且,合作起來也沒有太多生疏。
前一場考試剛合作過,且在第三次月考之前,潘明跟他們那邊混,屬于跟周老板一個級別的人。
后來因為分班,跟陸離、潘明反而成了好基友,穿一條褲子。
中途也沒有斷開聯系。
扮演者和扮演者之間,所謂利益沖突,其實僅僅存在于考試場景中,出了教室就煙消云散,除非下場考試,繼續陣營對立。
終于演了一次大明將領,一定要好好表現,多殺幾個小鬼子
周天心中暗暗發誓。
他并不知道,遙遠的南原城有一個男人,縱使大戰即將來臨,仍不忘記掛自己。
潘明則無奈,為什么陸離會分到那么遠的南原,去頂楊元的戲份。
楊元在原歷史上,死戰到最后,直到旁人鎮守的南門被攻破,已經無力回天,才決定殺出重圍。
即便如此,也是歷經萬難。
倭人不斷用鐵炮狙擊,而他披甲騰換,駕馭著五匹訓練有素的戰馬,隨時換乘,身手異常了得,可依然身中數炮,在重圍成功后,被麾下親兵抬回了后方
三千弟兄守城,僅一百十七人從倭人數萬大軍中殺出來,貨真價實的僅以身免。
眼下,全羅道的形式更加危急,想要殺出來的可能性更低,而且依潘明對陸離的了解,關鍵時刻,他不一定會退。
畢竟,敵軍是倭人
而位于全州,在游擊將軍陳愚衷麾下效力的杜克肯定會趕過去,因為提督麻貴已經寫了督戰信。
兩個家伙皆在南原,自己飛都飛不過去。
只能跟在麻貴后面,打漢城保衛戰,待后續大軍一到,不說摧枯拉朽,那也是幾場暢快仗。
世事無常
潘明望著南原方向,暗自慨嘆,隱約之間,他聞到了夜風從那里帶來的血腥味。
而提督麻貴,也有很多感慨,不比扮演者少半分。
倭人殺氣騰騰的攻勢,讓李朝文武百官想到了前幾年壬辰倭亂時的慘象。他們嚇得手足無措,已經收拾好細軟,打算逃往平壤,在那里看看情況,再決定要不要繼續跑路。
李朝文武都這樣,何況麻貴
他手中攏共八千兵馬,覺得防守的危險性太大,想順勢棄守。
結果御史兼經略使楊鎬在平壤籌糧,聽到李朝文武又特么想跑,也不管什么糧草了,當即快馬加鞭單騎入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