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實際情況,三個狡猾成精的倭將在心里大致估算了一下,稷山應該埋伏了近六千明人。
黑田家攏共只有七千余人,且不占據地利,要是硬拼,往后可能就沒有黑田這個家族存在了。
“咱們應該等毛利秀元部抵達,兩家將鐵炮隊集合起來,通過齊射來吸引明人注意,再派一支數量可觀的偏師,趁亂突入他們排盾的守備范圍,砍腳不砍腦袋。”
聚在一起說了那么多謊話,黑田圖書助感覺心里過意不去,便說了半句真話。
等待毛利家是真,所謂戰術安排全是在扯淡。
本來被秀吉寄予厚望的黑田長政,帶著五千余本隊武士,輕取天安城。
有戰果嗎
有
達成戰略目標了嗎
沒有
天水城無足輕重,僅僅作為遮羞布來使用,只要稷山一日不拿下,想從這個方向攻入漢城就永遠不可能。
大兵勝逾橋,我恐難支,是吾死所也
敵軍十倍而我無后繼,不可不死戰
黑田長政開始寫信哭訴,告訴處于后方的秀吉,明軍數量十倍于己,他已做好壯烈殉國的準備。
最后,暗戳戳提到自己拼死戰斗,從大明勁敵手中拿下了一座堅城。
此信寫的聲情并茂。
要不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黑田長政差點信了他自己親筆寫的謊話。
畢竟,這是黑田家的老傳統了,不,是所有大名的傳統。
各種“家記”,如黑田家記對戰爭記敘有個顯著特征
若己方取得勝利的戰役,會極力夸耀殺傷明軍數量之多,而水分參與此次戰斗的明軍再翻十倍,可能都不夠鬼子用筆殺。
如果己方戰況不利,那就虛空召喚明軍,極力夸大明軍實際兵力,轉而筆鋒一轉,夸耀自家將領之勇武,能夠在此等情況下巴拉巴拉。
內心忐忑,已經下死志要守稷山的解生,怎么也想不到,他麾下區區三四千兵力,到了倭人口中,就成了五萬之眾
他要是有五萬人,再加上后續援軍,別說把倭賊趕下海,直接殺向小鬼子的老家
“倭人怕是在南原被殺破了膽,吾觀彼輩,暮氣沉沉,一觸即退。”
“也不知道陸總兵如何,唉。”
稷山第一戰看似跟陸離無關,實則關聯甚密,解生敏銳察覺到倭人求戰十分低下,少了壬辰年的那股銳氣。
就像先前的遭遇戰,兩千倭人縱使被炮火炸懵了,也不會輕易撤退,至少會組織兩到三場反攻,見事不可為,才開始考慮轉向。
事實正是這般。
唯有十倍于敵的戰斗,倭人軍團長才會踴躍殺敵,仿佛幾萬大軍簇擁到一處,才能讓他們不那么畏懼。
一旦勢均力敵,或略占下風,便立刻開始叫苦連天,踟躕不前。
戰爭很草率地中斷了。
黑田家駐守天安城,沒有任何動作,打定主意等援軍;
解生樂得如此,他就是為了爭取更多時間而來,最多半個月李如梅等人就來了。
不過,陸離明顯先李如梅一步,且更能夠代表遼東軍。
“漢江。”
入海口,一艘巨型龜船上,略顯興奮的聲音響起。
7017k,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