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爆發為何要帶通譯讓明人和李朝人,用咱們的文字就好
從一個極度妄想者,變成一個認清現實的正常人,豐臣秀吉這輩子是沒希望了,他所說的撤兵是如此安排
加藤與鍋島返回出發地西生浦。
宇喜多秀家返回東萊。
毛利秀元返回梁山。
按照秀吉的安排,各部大名將紛紛放棄先前占領的城池,回歸駐地,繼續盤踞在從順天到蔚山的沿海地區。
顯然,秀吉在等人。
關東群雄
早在第一次出兵征伐半島時,關東地區的大名首領德川家康并非不感興趣,甚至主動提出三點建議:
陸海并進。
以強凌弱。
速戰速決。
李朝多山脈,陸上補給不易,需依仗水師來運送糧草輜重。
以強凌弱,拿出獅子搏兔的氣勢,一下子壓垮李朝的氣焰。
至于速戰速決,唯有如此,才能夠最大限度保留己方戰斗力,以期未來與明朝決一死戰。
而眼下,除了水師占據優勢,一樣也不沾邊,只能退守海邊,用大到難以想象的利益,并配合恫嚇的方式,讓德川家帶領關東大名出兵。
漢城之圍,就這么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陸離用遠望之術,看到倭軍退出水原,且勢頭猶未停止,有些難以置信。
老猴子這就服軟了
打下漢城過冬,豈不比退走更好
不止陸離難以相信,聯軍高層亦是如此,等到了天明時分,派解生率領五百輕騎,沿途探訪。
介山、稷山,接著是天安城。
至此,漢城地區徹底排除被倭人進攻的可能,出于謹慎,麻貴親自帶著陸離等人南出天安,向著全州方向進發。
看到徹底被放棄的全州,眾人不得不接受了這個詭異的現實。
倭子真撤了
鐵證如山,由不得不信。
“求戰如此低下,暮氣沉沉,要是沒有新血加入,遲早敗亡。”
陸離一語成讖。
漢城。
朝鮮王李昖笑聲張狂,他要發揮老傳統,寫信去嘲諷豐臣秀吉。
百因必有果。
天正十八年,秀吉主動寫了一封國書給李昖,信中不斷重復自己降生時是多么不凡,如何高貴,在本國立下何等功勞,未來攻打明朝的理想多么高尚。
大量詞藻堆砌,秀吉將自己打扮成一個“施帝都政化與億萬斯年”的救世主,并言明“日光所照耀之地,皆歸我統轄”。
這封充滿神經質的信過后,老猴子又寫信過來,要求李朝納貢,最好由李昖這個國王親自來。
一次次無視,換來一封封國書。
言辭愈發嚴厲。
有個侵略成性,瘋癲的血腥鄰居是什么感覺關鍵它還隔三差五寄恐嚇信,并付諸行動
朝鮮王能夠就此說上三天三夜,連臟字都不帶重樣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